首页>
根据【关键词:依附】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啊 拓荒者!》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追求目标
-
作者:
张舍茹
褚立宏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和谐平等
依附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小说家薇拉.凯瑟创作的《啊,拓荒者!》塑造出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独立女性的代表亚历山德拉.柏格森以及传统女性的典型麦丽.托维斯基。从女性主义视觉,通过解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生活轨迹,探究女性主义者的追求目标。
-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
作者:
苏屹峰
来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依附
-
描述:
通过对玛格丽特风尘妓女哀怨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而妓女成为腐朽阶级各类人的玩物,等待她的命运只是社会的迫害,各个阶层人的凌辱。那些处污浊之中,仍
-
男性世界的边缘人:陈映真小说里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瑞华
来源: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陈映真
依附
男性
女性
-
描述:
陈映真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大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只是构成陈映真小说写作模式或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在陈映真小说中,对立中的男女双方定位不同。男性常常扮演着一种理性的社会角色,女性扮演的则是一种感性的社会角色。她们善良、真诚、忍耐但有依赖性。作者对有独立倾向的女性不怎样喜欢。如此,女性永远受动于男性话语的支配,变成了男性世界的边缘人。
-
缺席的女性:论李白的妇女诗
-
作者:
何李新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诗
崇高的他者
僭越
缺席
依附
-
描述:
唐代许多男性诗人在诗歌中注入浓重的女性色彩,诗歌中的女性存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尤以李白为典型。他在众多描写妇女的诗歌中,或经由时空想象把女性奉为崇高的他者,或刻画现实女性对男权的依附与僭越,种种书写策略展现出两性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诗人对女性形象的大量书写所掩盖的恰恰是真实女性的缺席。
-
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
-
作者:
卜晓阳
梁菊宝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面性
自卑
性格
自尊叛逆
依附
-
描述:
长期以来,简·爱作为传统女性叛逆者形象化身已深入人心,被人们过多地赋予女性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光环。事实上,简·爱是一个既自尊叛逆,又有自卑情结和依附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小说的细节分析,揭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
-
平凡的女性 不平凡的人生——浅论《平凡的世界》中三种女性的类型化形象
-
作者:
陈丽珍
来源: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平凡
徘徊
依附
女性
-
描述:
的类型,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她们或依附、或徘徊、或独立,各自演绎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丰富着这个平凡的世界。
-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
作者:
魏钟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女性
牺牲
父权文化
海明威
依附
-
描述:
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海明威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所爱男性的依附和牺 牲,反映了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父权观念。
-
自审与批判:萧红、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王颖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审
批判
奴性
驯服
依附
女性
-
描述:
萧红和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们笔下的女性大多是悲剧人物。而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既有男权压迫的外在原因,更有女性自身驯服、依附乃至奴性心理的内在原因。对此,两位女作家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并给予形象的呈示,体现了她们敢于正视女性自身弱点并予以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
从个体经验到文本创作的女性主义倾向:试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钱志燕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囿
沉默
个体经验
匮乏
依附
女性主义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从而在其文本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她以个体经验走入文本创作之中,塑造了具有内囿、沉默、匮乏、依附等特征的女性形象以揭示痼疾,引起疗救,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从个体经验到文本创作的女性主义倾向——试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钱志燕
来源: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囿
沉默
个体经验
匮乏
依附
女性主义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从而在其文本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她以个体经验走入文本创作之中,塑造了具有内囿、沉默、匮乏、依附等特征的女性形象以揭示痼疾,引起疗救,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