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永恒的是情感——《静静的顿河》人物漫谈之二
作者: 邓九刚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葛利高里   《静静的顿河》   作家   创造力   哥萨克   娜塔莉亚   敢做敢当   爱情故事   肖洛霍夫   女性形象  
描述: 永恒的是情感——《静静的顿河》人物漫谈之二
《东方的故事》并非现实主义文本
作者: 周德梅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倾向   作家   女性独立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植物人   非现实   女性自我价值   男人与女人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东方的故事》并非现实主义文本
九十年代燕赵小说四家论
作者: 沧海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作家   性别歧视   关仁山   中篇小说   偶然性   《九月还乡》   价值取向   女性形象   农业文明  
描述: 关仁山是驾驭农村题材的高手,他的小说拥有一个恒常的母题:恋乡。中篇小说《落魂天》(《小说月报》95.9)也不例外。作家的恋乡情感主要是经由老顺子形象的塑造得以实现的。当他写老顺子多情重义、勤劳善良
中日家族小说的双子星座——岛崎藤村的《家》与巴金的《家》
作者: 沈小明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青年一代   封建家长制   作家   家族小说   岛崎藤村   巴金   双子星座   家族成员   女性形象  
描述: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录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花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作家   神秘   社会历史   写作   深度与广度   形而上空间   小说   精神病患者   徐小斌  
描述: 徐小斌在当代文坛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姿态。她以诡谲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与敏锐的感受力长久地构造着一个个由神秘的文化符码筑成的“别处”:从弧光,海火,到敦煌,中缅边境的佤寨,蓝毗尼城,我们从中体察的是社会历史文明与人性深层悲哀的别一种视角,她的小说如同美丽的珊瑚触角,向我们展示了当代写作“无限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她心爱的人物,则是具有透视人类灵魂的通灵性,堪破世情、揭示本真的“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她们的存在隐隐地构成与现代文明社会的紧张的对峙关系。对于徐小斌而言,写作既是一种“以血代墨”的生命需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