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当下生态的审视
作者: 毛正天   冉小平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作家   王安忆   九丹   大浴女   张洁   女性书写   长篇小说   生态   作品   长恨歌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当下生态的审视
《长篇小说选刊》邀集中澳女作家对话女性文学
作者: 江湖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普利策   出版社   布鲁克斯   中国文学   女作家   叶广芩   长篇小说   作品   中译本   严歌苓  
描述: 《长篇小说选刊》邀集中澳女作家对话女性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论坛暨《神妻》作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作者: 王山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专家学者   总工会   女作家   研讨会   中国少数民族   作品   副主席   研究所   移动通信  
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论坛暨《神妻》作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试论《小月前本》《秦腔》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白军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腔   男性作家   创作倾向   生活方式   贾平凹   生存状况   作品   女性形象   生存方式   传统文化  
描述: 的成熟和刷新,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走着一条下坡路,而这个明显的创作缺陷却被批评家所忽视。比如《小月前本》里的小月大有沈从文“翠翠”的风采,环境美、人情美、形象美,诸美集于一身,且主宰着生活方式
好女孩去天堂 坏女孩走四方——玛勒妮·杜马斯塑造的女性形象
作者: 齐鹏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模式化   女性特质   自我感受   后现代   信息干扰   作品   女性形象   杜马   女性主义  
描述: ,反之则不是。玛勒妮·杜马斯塑造的女性形象显然不能归属到这种所谓女性特质的范畴中。其作品中有很多情形为人们所熟知,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却不为人所习惯。艺术家曾宣称作品中精彩的部分是让人惶惑的色情展示(用不相干的信息干扰人们所熟知的情形,从而使人不知所措)。这一点也正是杜马斯最为推崇的"坏"之关键。
“好侏儒”:沟渠里的明月
作者: 萧晓红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身份意识   王安忆小说   侏儒   小说世界   形象分析   作品   沟渠   女性形象   文本世界  
描述: “太阳”的形象相去甚远,不再壮硕和强悍,不再有任何层面上的所谓支柱般的力量。他们都明显地缺少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力量和特征,而恰如他们自我命名的“侏儒”。只要对王安忆作品有一个稍微完整的阅读,我们都不难发现
最虚构 最真实 辛迪·谢尔曼的摄影历程
作者: 顾铮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谢尔   自拍   观众   艺术家   后现代主义   作品   公共汽车   女性形象   美术馆  
描述: 我喜欢的是一把揪住你的喉头的感觉。那大概可以传达一种来自绝望到要哭出来的伤心、想要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轰动美国的自拍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一个小时候常常把母亲与祖母的衣服穿在身上,一个人在镜子前发呆的美国姑娘,如何成为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25位艺术家”之一?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叛逆者
作者: 张汝道   张金朔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娃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反思   白嘉轩   鹿子霖   作品   白鹿原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白孝文  
描述: 陈忠实自称他是把《白鹿原》作为“民族的秘史”来写的。但是,我喜欢《白鹿原》并非是我看懂了他所谓的“秘史”,不过是作品那宏大壮阔的场面吸引着我;那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神秘而震撼人心的氛围罩着整个作品
不同视角 不同文本
作者: 叶松青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文学   性别模式   革命   不同文本   郭沫若   作品   不同视角   女性形象  
描述: 不同视角 不同文本
时代的重叠 祁志龙·杨卫对谈录
作者: 王静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时代   八十年代   形象   过去   圆明园   艺术家   乌托邦   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祁志龙1962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2年,至今生活、工作于北京; 1993年,后89中国新艺术,台湾,汉雅轩; 1994年,“消费形象”——祁志龙的波普艺术,香港Schoeni画展; 1995年,“中国当代油画展: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布鲁塞尔女性形象,香港Schoeni画廊; 1996年,“大众样板”,北京,北京艺术博物馆;迈阿密艺术博览会,迈阿密,海滨会议中心;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Eleyen’s香港太古中心; 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展,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