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708 条
-
追寻灵魂的伊甸园
-
作者:
宫玉波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肖邦
觉醒
人物形象
文学研究
女性
-
描述:
本文将重点研究凯特·肖邦作品中觉醒的女性形象。凯特·肖邦在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而其中觉醒的女性群体尤为引人注目。这些觉醒的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对情感、家庭和婚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觉醒。似乎都是一种偶然的机会,一声发自内心深处的“天籁”之音的呼唤帮... >> 详细
-
勃洛克戏剧研究
-
作者:
余献勤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勃洛克
象征主义戏剧
艺术创新
戏剧思想
人物形象
-
描述:
勃洛克的戏剧创作代表了俄国象征主义戏剧的艺术巅峰,是欧洲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是勃洛克创作至为重要的体裁,勃洛克赋予其走向生活的作用。研究勃洛克的戏剧有助于深刻理解其美学思想和艺术体系。本论文尝试以欧洲和俄国象征主义戏剧为背景,深入考察勃洛克的戏剧创作,从戏剧道路、戏剧思想、戏剧人物、戏剧特色等方面对勃洛克戏剧进行综合研究,以期增进国内学界对俄国象征主义戏剧乃至俄罗斯戏剧的了解。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回顾了勃洛克及其戏剧在俄中两国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
-
音色塑造红色歌剧女性人物的功能:以“珊妹”“韩英”“江姐”为例
-
作者:
陈曦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唱
塑造
红色歌剧
音色
人物形象
-
描述:
与音色的关系进行论述,主要以歌唱中音色的功能以及歌唱技术与音色的关系为分析重点。第二部分以《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这三部红色歌剧为例,对这三部歌剧中珊妹、韩英、江姐三个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
泰华作家陈博文小说研究
-
作者:
SAOWAPAPORN
HONGTIPAYACHAT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题材
小说创作
文化内涵
陈博文
人物形象
-
描述:
、杂文、小说等。尤其是小说种类,其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人物形象众多,具有地方性的魅力,饱含着中泰文化风味,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华作家,因而本论文以陈博文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力求对其小说进行较为全面
-
海派“故事新编体”小说的笑谑性讽刺叙事研究
-
作者:
吴梦佳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故事新编体
笑谑讽刺性
艺术情境
人物形象
-
描述: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中有记载“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丁玲的《韦护》第三章中说“浮生不在家,上课去了,雯便和她笑谑了好一会儿”。“笑谑”不仅是一种贯穿古今的写作形式,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积淀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又因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注重对现实的关联,突出用艺术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揭露、批评、攻击,可以说是一种钩连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精神的媒介。二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研究手段便集中爆发,成为承载文学批评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笑谑性讽刺的视角,选取《万象》《春秋》等杂志
-
国产热播婆媳剧的人物群像解析
-
作者:
宋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婆媳剧
女性意识
男权思想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小荧屏,大社会,电视对现实生活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它对社会近乎原生态的展现,使喜欢看电视的的人们已习惯从电视节目中寻找生活的密码。电视剧作为大众广泛喜f爱的一种电视文艺形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表达着特定历史时期观众的“深层集体心理”,同时以其承载的意识形态“询唤”大众,建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在日益丰富的电视剧类型中,表现家庭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微妙关系和矛盾冲突的为题材的婆媳剧脱颖而出,成为当下家庭伦理剧中的主要类型。1997年播出的电视剧《婆婆媳妇小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而拉开了国内婆
-
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以巴金《家》与廉想涉《三代》为中心
-
作者:
崔英姬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比较
家族小说
主题意识
人物形象
-
描述: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有文化交往。在文化属性上,中韩两国同属于亚洲儒家文化圈,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两国的道德规范,维系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上古时期的朝鲜没有文字,一直沿用汉字,正是汉字维系了两国的文字交流与文化传承,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朝鲜时期。考古学上的许多事实证明,汉字成为东亚中世纪的共同文语,①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学及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家的伦理规范再加上“汉字”这个文字载体共同成就中韩两国的上古、中古乃至中世的历史和文化,使中韩两国的文化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到19世纪,中韩两国的历史
-
尤金.奥尼尔的爱情观的冲突性探析
-
作者:
李晓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尤金·奥尼尔
爱情观
美国戏剧文学
人物形象
-
描述:
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初美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正是他带领美国戏剧走出了一味的情节剧和闹剧的俗套,开辟了美国现代戏剧的先河,并目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一生以深沉的感情反映了美罔人民的生活、思想、迷惘和追求,又对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作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大大丰富了美国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在戏剧领域中,他成绩卓著,不愧为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获此殊荣的唯一的美国剧作家。 近年来,对于尤金.奥尼尔的戏剧的研究己成潮流。但研究大都关注于其写
-
解读《赫索格》的现代性
-
作者:
马博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美国小说
叙事技巧
作品主题
人物形象
-
描述:
在二战以后的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被誉为是最伟大的作家,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又一位美国文学大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家。从成名作《奥吉·玛琪历险记》开始,他便致力于阐释自我本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以描写知识分子的异化而闻名,在叙事风格上形成了独特的“贝娄风格”。由于贝娄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1976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 《赫索格》发表于1964年,是贝娄的第六部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它深刻地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我与现实
-
论柳·彼德鲁舍夫斯卡娅作品的悖廖艺术手法
-
作者:
王卓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效果
表现形式
悖谬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生存环境
-
描述:
柳德米拉?斯捷凡诺夫娜?彼德鲁舍夫斯卡娅(Людмила?Стефановна?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她凭借自己独特的创作艺术手法,得到了女性文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悖谬艺术手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我们从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了她笔下主人公孤独的人生,分裂的性格,挖掘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展示了悖谬艺术手法的应用,阐述了其创作意义。作家以悖谬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物生存环境,揭示出了作家创作的倾向和审美意图。最后分析了彼德鲁舍夫斯卡娅作品悖谬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辛辣、
<
1
2
3
...
38
39
40
...
69
70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