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游记》的女性人文观
作者: 王镇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观   《西游记》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西游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足以反映真实的时代与人生,其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西游记》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将隐藏于小说文本背后的女性精神世界中更深层的女性人文观呈现出来,发掘作者理解并完善女性的人文表现理想。
张爱玲女性人物形象的独特地位
作者: 孙孝秀   来源: 文论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人物形象  
描述: 张爱玲女性人物形象的独特地位
论杂剧《鸳鸯被》李玉英人物形象
作者: 彭敏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玉英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人物形象  
描述: 本文对元代无名氏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的女主人公李玉英的复杂人物形象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是一位处在封建礼教之下追求自由爱情、幸福婚姻的大胆女性人物,同时她身上又带有贵族封建小姐矜持、柔弱的性格特点。
母性塑就的人格:[张承志及其女性人物创作]
作者: 马丽蓉   来源: 新疆回族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人物形象  
描述: 母性塑就的人格:[张承志及其女性人物创作]
简·爱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写新时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全书以其对于一位“灰姑娘式”人物奋半史的感人刻而取胜,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是全世界能阅读小说的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歌剧《玛侬·莱斯科》玛侬人物塑造及演唱研究
作者: 李金叡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玛侬·莱斯科   音乐与戏剧因素   人物形象   演唱分析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年—1924年)全名: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Giacomo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María Puccini),意大利作曲家,十九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真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从歌剧选取的题材、塑造的人物以及他们的遭遇等各个方面,都很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较易引起观众的
美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个体生存状态——论伊迪丝·华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 隋芳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困境   社会转型   自我与自由   人物形象  
描述: 伊迪丝·华顿是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主要以美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状况为背景,描绘各阶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选择。本文主要以《伊坦·弗洛美》、《欢乐之家》、《纯真年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以乡村和纽约为代表的美国社会中各阶层个体的生存状态,来展现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追求,进而揭示在追求自我和自由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困境。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缺乏自我意识的生存者,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挣扎者,再到追求自我意识的反抗者的过程,展现了女性在新旧社会交替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她们在传统
音色塑造红色歌剧女性人物的功能:以“珊妹”“韩英”“江姐”为例
作者: 陈曦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唱   塑造   红色歌剧   音色   人物形象  
描述: 与音色的关系进行论述,主要以歌唱中音色的功能以及歌唱技术与音色的关系为分析重点。第二部分以《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这三部红色歌剧为例,对这三部歌剧中珊妹、韩英、江姐三个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泰华作家陈博文小说研究
作者: SAOWAPAPORN   HONGTIPAYACHAT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题材   小说创作   文化内涵   陈博文   人物形象  
描述: 、杂文、小说等。尤其是小说种类,其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人物形象众多,具有地方性的魅力,饱含着中泰文化风味,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华作家,因而本论文以陈博文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力求对其小说进行较为全面
海派“故事新编体”小说的笑谑性讽刺叙事研究
作者: 吴梦佳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故事新编体   笑谑讽刺性   艺术情境   人物形象  
描述: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中有记载“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丁玲的《韦护》第三章中说“浮生不在家,上课去了,雯便和她笑谑了好一会儿”。“笑谑”不仅是一种贯穿古今的写作形式,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中积淀了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又因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注重对现实的关联,突出用艺术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揭露、批评、攻击,可以说是一种钩连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精神的媒介。二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研究手段便集中爆发,成为承载文学批评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笑谑性讽刺的视角,选取《万象》《春秋》等杂志
< 1 2 3 ... 6 7 8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