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胡昕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聊斋志异
悍妇
女性形象
-
描述: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加上故事极具神话色彩,通俗易懂,文笔精炼,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其中最广为人称道的正是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将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阐述。
-
情感的消解 人性的异化——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吴敬玲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情感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人类生存困境,揭露人性的异化。本文主要通过爱情的虚无与消解、亲情的缺失与沦丧、友情的虚伪与背叛来分析女性悲剧命运和人性异化及其原因。
-
浅谈《北京人》和《芳草天涯》中女性的抗争
-
作者:
尹晓媛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愫方
孟小云
人性
价值
-
描述:
《北京人》、《芳草天涯》是四十年代曹禺和夏衍的两部重要作品,两部作品对人性都有深刻的揭露,而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选取《北京人》、《芳草天涯》中愫方和孟小云两位女性,试着揭示在抗战的背景下两位生活环境、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在面临爱情和人生的困境时,灵魂的挣扎和精神的裂变。
-
浅谈《北京人》和《芳草天涯》中女性的抗争
-
作者:
尹晓媛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愫方
孟小云
人性
价值
-
描述:
《北京人》、《芳草天涯》是四十年代曹禺和夏衍的两部重要作品,两部作品对人性都有深刻的揭露,而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选取妇《北京人》、《芳草天涯》中愫方和孟小云两位女性,试着揭示在抗战的背景下两位生活环境、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在面临爱情和人生的困境时,灵魂的挣扎和精神的裂变。
-
浅析沈从文《萧萧》中的人物形象
-
作者:
潘益龙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萧萧
人性
-
描述:
《萧萧》是沈从文作品中的短篇小说,作品完成于1929年,作品描写的是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总是被赋予温柔,恬淡,自守的品格。而本文中的萧萧,却似乎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些出入,她天真烂漫,缺少其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那样的自主意识,更像是一个存在于自然中的生命个体而非人情社会中的人物形象。
-
浅谈《北京人》和《芳草天涯》中女性的抗争
-
作者:
尹晓媛
来源:
文学教育(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愫方
孟小云
人性
价值
-
描述:
《北京人》、《芳草天涯》是四十年代曹禺和夏衍的两部重要作品,两部作品对人性都有深刻的揭露,而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选取《北京人》、《芳草天涯》中愫方和孟小云两位女性,试着揭示在抗战的背景下两位生活环境、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在面临爱情和人生的困境时,灵魂的挣扎和精神的裂变。
-
解析中国女性雕塑艺术中人性的释放
-
作者:
相龙源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女性雕塑
晋祠圣母殿侍女像向京
女性
-
描述:
晋祠圣母殿侍女像雕塑中蕴含着一种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价值指导下的造型模式化的女性形象;而向京的女性雕塑中也给人一种蕴含特殊精神情感的女性雕像的感觉,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变化,这是中国女性雕塑在思想文化中人性释放。
-
超越女权,以人性为旗帜——以《一把青》为例
-
作者:
吴鹏程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白先勇
女性
-
描述:
白先勇的小说向来以立意丰富,内涵深刻著名。在其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多以女性为主角,其创造的女性形象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本文希望从其中一篇《一把青》入手探析,论证作家极具同情的人道主义关怀的同时又是超越传统女权主义站在更高的人性角度的创作。
-
浅析《十日谈》中的“女性话语”
-
作者:
金伊花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十日谈》
-
描述:
《十日谈》是乔万尼·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作,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作为其中的“人”,作品中认识到人性的重要性,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极为多样生动,女权主义、女性意识觉醒,在西方文学史上是重大的改变。作者从该点出发,从多个角度探析《十日谈》中为女性“发声”的那些话语。
-
性别浓雾下的人性之花——论严歌苓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双性同体意识
-
作者:
徐睿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双性同体
性别意识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小说中的大量女性人物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性别特征,不仅契合了“双性同体”理论对于跨性别者的论说、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严歌苓通过立足性别而又超越性别的人物塑造方式和人性更先、更大于女性或男性性别划分的创作理念,表达出对“人性”主题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