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析《海狼》中的唯一女性美谛
作者: 朱立明   郭英凯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人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海狼>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之一.目前,人们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关注不多.本文着重分析作品中女主人公关谛的性格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及这个人物对作品结构的影响.
从《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看易卜生的人性思想
作者: 聂敬凤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人文主义   女性形象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一生最后一部剧作<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以其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易卜生在这部剧作中超越了历史的范畴,表达了对于人及人的价值的见解,人性应该是神性和物性的统一,其独特的人文主义要求充分尊重个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怀和独特见解.
艺术、人性与政治―《风萧萧》蕴含的三种生命境界
作者: 王立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生命境界   人性   艺术  
描述: 徐訏在成名作《风萧萧》中塑造了三位各具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内蕴了三种不同追求的生命境界,作者想要探寻的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生命境界。
艺术\人性与政治
作者: 佟金丹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生命境界   人性   艺术  
描述: 徐訏在成名作《风萧萧》中塑造了三位各具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内蕴了三种不同追求的生命境界,作者想要探寻的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生命境界。
艺术、人性与政治:《风萧萧》蕴含的三种生命境界
作者: 佟金丹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生命境界   人性   艺术  
描述: 徐言于在成名作《风萧萧》中塑造了三位各具不同气质的女性形象,内蕴了三种不同追求的生命境界,作者想要探寻的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生命境界。
从女性悲剧看《白鹿原》文化冲突的意义
作者: 沈远川   马筱蓉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悲剧   文化冲突   白鹿原  
描述: 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迟子建小说中的和谐世界: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作者: 李小丽   来源: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自然   和谐  
描述: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中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对得与失的禅性体悟,为都市主流书写开辟了文化空间,为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待得与失的自然心态三个方面来阐释作品.
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权力”与“疼痛”主题之意义与关系
作者: 夏冰心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疼痛   权力   人性   悲剧  
描述: “权力”与“疼痛”主题是毕飞宇成熟期作品不能绕过的研究课题。关于权力,一如作家自己所说,没有必要哲学家们的复杂观点过多地牵扯进来,毕飞宇的权力写作,更多的体现在权力的日常生活化、权力的无所不在、权力的细化。“权力”怎样对作家笔下人物如影随形的渗透和影响是关键,这也是第一部分“笼罩一切的权力”所要阐释的内容。熟悉毕飞宇的人都应该知道毕飞宇的叙事风格,平静舒缓的语言下无时无刻不隐藏着主人公波涛汹涌的欲望,这种欲望就包括对权力的欲望,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对权力的执迷,对权力的崇拜。从《玉米》三部曲到《平原》,作家笔
陈忠实笔下的弃妇形象
作者: 李吉伟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教   人性     女性   弃妇  
描述: 女性的自由、解放,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描写女性形象、对女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怀,是陈忠实作品的重要特征。陈忠实以人性、人道为重要的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些弃妇形象。她们毫无
浅论《第九个寡妇》中的无知形象及其文学意义
作者: 庞海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第九个寡妇   无知   严歌苓   女性主义  
描述: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2008年出版的小说,在新近的文坛上十分耀眼,引起评论热潮。小说的主人公名叫王葡萄,她把被打成地主恶霸的公公从死人堆里找回来,藏在地窖里20年。在这条具有传奇色彩的线索背后,是一个泼辣的乡下女人坚韧,乐观,淳朴的生活方式。她对于风起云涌的历史和政治世界保持着隔绝和麻木,不知道惧怕,是众人眼中的“傻瓜”,“无知者”,却以其最纯真的善良,最丰沛的原始生命活力震撼着读者。 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九个寡妇》中的“无知”形象及其文学意义。 第一方面从文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第九个寡妇》里,关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