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个性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洒泪相伴愁随一生:浅谈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
-
作者:
余敏
来源:
成功(教育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个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契机,多写离愁别绪、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凄苦及对故国乡关的思念.本文将根据李清照生活时期的不同,着重分析词中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突显出李清照笔下形象的自我化和个性化.
-
酒泪相伴 愁随一生:浅谈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
-
作者:
余敏
来源:
成功(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个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契机,多写离愁别绪、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凄苦及对故国乡关的思念.本文将根据李清照生活时期的不同,着重分析词中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突显出李清照笔下形象的自我化和个性化.
-
文学上的特殊族群:志怪小说中异类女性形象的变迁
-
作者:
贾桂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化
人性化
无情化
异类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异类女性的形象,这些形象从汉以前异形到人形的转变,至六朝时期的无情化与诱惑者,到唐宋明是的人性化和人情化,再至清朝的人化和个性化,经历漫长的两千年的变迁。
-
环肥燕瘦:浅谈仕女画对创作的帮助
-
作者:
孙少楠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化
装饰性
个性化
仕女画
-
描述:
仕女画通过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态度也在变化。历代仕女画都强调作品的审美因素,创造了诸多经典的女性审美样式,从外表到内在都符合理想之美。这种理想化的美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或流派。
-
符合生活环境的人物塑造:浅论唐传奇爱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廖雨
来源: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环境
个性化
人物形象
唐传奇
-
描述:
从唐传奇爱情作品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唐传奇作品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塑造人物形象的突出成就。
-
谈现代中国油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海礁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个性化
时代特征
女性形象
中国油画
-
描述: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文化背景是直接构成艺术新生代兴起的重要条件。在复杂的画面主题中,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一条主线,那就是画面当中的女模特,画家们以画笔为工具,以女模特为媒介,传达出自己的心声,这些女模特的衣着神态,每一个微小的姿态变化都映射着创作者的心态、想法以及追求,又透过她们来传递时代、社会、人文的变迁。
-
论俄侨女诗人的几个创作特色
-
作者:
曲雪平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特色
新视角
俄侨女诗人
个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境内,以阿列克桑德拉.巴尔考、莉迪娅.哈茵德洛娃、玛利安娜.科洛索娃等为代表的俄侨女诗人,在游历于异域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她们凭借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当时的中国及俄罗斯社会形态;含盖了优美环境、典型形象以及丰富的情感意识等。她们以思想上的无限制、语言上的无拘束为特色。在中国大地上,开辟了独特的俄侨女诗人的创作空间。
-
女性化个性化政治化:试论女性作家丁玲的两种话语和二元价值观
-
作者:
张意薇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政治化
丁玲
个性化
女性化
-
描述:
话语权就是人的生存权,话语方式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在五四思潮影响下崛起的丁玲,涉入文坛之初就以前卫而独特的女性意识打造了几个独立个性、追求自由生活的女性形象,而三、四十年代勃兴的革命文学传统,又催生了她用创作干预现实生活的文学品格.建国后,其思想中虽已不再是特定时代产生的那种自由与革命之间的矛盾,却也一直夹杂着个性与政治两种声音.作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女性,如何把握体制要求和文艺自由间的平衡,便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丁玲人生悲剧的成因,正在于她的这种二元价值观.
-
从荣格理论看劳伦斯笔下的艺术家形象
-
作者:
郭新华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家形象
个性化
荣格
戴·赫·劳伦斯
自我观
-
描述:
的个性化理论将劳伦斯笔下的艺术家形象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希望藉此找到劳伦斯自我观的发展历程,这是本文的出发点也是归
-
在绝望中孤独地反抗:法斯宾德电影研究
-
作者:
陈昕瑜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文化主题
间离
个性化
存在主义
-
描述:
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这位新德国电影最有成果的天才,以其深刻的电影主题、新颖的叙事手法、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和丰富的生活内涵震动了70年代以来的世界影坛。在他仅有的 13 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为人们留下了 43 部电影,如果再加上由他主演的影片,这个数字就是60部。这些影片不仅在题材、风格上多样化,在数量上、质量上遥遥领先于电影界,而且至今仍然放射光芒,给我们心灵以震撼。但目前国内对法斯宾德的重视程度、研究深度与法斯宾德的艺术成就相比是不成正比的,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研究观点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故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