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中男性形象分析
作者: 许西美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男性人物   所罗门之歌   种族歧视  
描述: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始终把目光投向本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并从非洲黑人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表现和探索非裔美国人生存和命运主题的同时,其作品中优美,有力及诗一般的语言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世界的承认。《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也是迄今为止其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角的作品。该小说奠定了她在美国小说界的地位,使她成为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之一。本文首先对作品中三位主要的男性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指出他们是三种不同类型的非裔美国人的典型代表。结合作者
走向和谐-论安吉拉•卡特“狼的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嬗变
作者: 谭娜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安吉拉·卡特   童话   “狼的三部曲”  
描述: 的童话故事改编的,其中“狼的三部曲”——《狼人》、《与狼作伴》、《狼女-爱丽丝》的原型是法国佩罗的《小红斗篷》。“狼的三部曲”体现了卡特对两性关系的探索过程。三个故事呈现一种递进关系:从力求反抗男权取代
从《虹》中看劳伦斯对新女性的矛盾态度
作者: 赵飞飞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新女性形象   《虹》   劳伦斯  
描述: 本论文主要研究劳伦斯在其最好的小说之一《虹》中对新女性的矛盾态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小说中三个新女性追求解放的抗争过程。劳伦斯对新女性追求解放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劳伦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三个正面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努力与男权做斗争。她们独立自主并具有抗争精神。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劳伦斯本人对新女性支持、正面的态度以及他对女性的同情与关注。另一方面,劳伦斯对于新女性负面的描写也有迹可循。新女性被描写成具有毁灭性的人,她们控制了整个家庭并最终摧毁了丈夫。此外,在分析劳伦斯对新女性矛盾态度的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这种
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
作者: 赵若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两性理想   海明威  
描述: 形象或女性形象,揭示海明威的男性意识或女性意识。本篇论文试以海明威笔下的男女两性关系为切入点,透视海明威的两性观念,从而彰显他的两性理想。海明威对于社会性别文化转型时期的两性关系十分关注,并在作品中进
劳伦斯笔下和谐的两性关系
作者: 范光强   来源: 东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英国文学   厌女症作家   戴·赫·劳伦斯  
描述: 。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更是被严重破坏。劳伦斯认为社会应该回到自然状态,而对于这个问题在他作品中主要通过两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 一些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在劳伦斯的作品中,虽然女性形象写得很丰满
驶向双性同体的理想境地
作者: 周红燕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所反映的传统两性关系以及双性同体的形成过程,旨在说明伍尔夫所提倡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惑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精神危机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性,本论文
徘徊在神妖之间:论贾平凹小说的两性关系模式及女性形象变迁
作者: 张川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两性关系   贾平凹   一女二女模式   女性形象  
描述: 两性关系在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层面,作家所持女性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向对于小说人物命运的设置及其叙事目的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女二(多)男"模式到"一男二(多)女"模式,贾平凹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薛丽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弗洛伊德   情感冲突   人格结构理论   戴·赫·劳伦斯  
描述: 本文旨在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三位女性形象。主人公保罗在与三位女性的情感冲突中,人格发展受到影响。而他不断寻求的一种理想、和谐的男女两性关系,也正是作者劳伦斯毕生探索的。
从失语的“他者”到自我言说:以三个版本《画皮》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为例
作者: 陈闽璐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两性关系   他者   失语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艺术与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两性关系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态,本文力图通过对1966年鲍方导演的《画皮》,1993年胡金铨导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