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长恨歌》】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长恨歌》与《桃之夭夭》之母女关系探究
-
作者:
丁洲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桃之夭夭》
《长恨歌》
王安忆
母女关系
-
描述:
王安忆和张爱玲一样致力于上海女人的描写,她通过种种性格各异、形象丰满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描述着上海城,是海派最传神的继承人,更是女性写作的集大成者。虽然王安忆本人极力否认其女性文学者的身份,但她对于女性世界的独特抒写和全新建构,使得她始终无法脱离女性文学的藩篱。而对于女性研究最基本的莫过于母女关系的研究。
-
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读
-
作者:
高松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复杂性
王琦瑶
现代都市女性
价值追求
-
描述: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个现代都市女性形象,作为现代人,她追求自身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可能性,执著于现代生活文化品味,但在这些价值追求中又表现出放弃自身自由的复杂性。对这一形象进行反思,将有益于今天我们推进现代生活的创造。
-
掇拾新传奇 无奈赋悲歌——《长恨歌》解读之一种
-
作者:
吉素芬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艺术风格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掇拾新传奇 无奈赋悲歌——《长恨歌》解读之一种
-
城市悲剧:超越卑微的梦想——浅谈王安忆的《长恨歌》
-
作者:
徐珊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派文学”
《长恨歌》
王安忆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现代化最明显的表征便是城市化,城市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吞噬着大片的农田,以无法阻隔的趋势挺立在人们面前,同样也以无比活跃的生命姿态出现在作家们的创作视野中。“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众多女作家身置城市的写作是以城市为独有视角的写作,是人在城市这个特定场境中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和思考,在她们的作品中,城市是背景,是实指,是题材,是内容,是形式,亦是象征”。王安忆曾说过“女人是天然属于
-
从《长恨歌》看王安忆与张爱玲
-
作者:
周怡
来源: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长恨歌》
城市与人
王安忆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与两性关系
-
描述:
近来评论界总是将王安忆和张爱玲这两位女作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 ,本文试图从王安忆的获奖小说《长恨歌》出发 ,在其对城市与人的书写、对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的描绘、对悲剧人生的体味这三个方面将之与张爱玲作比 ,从而揭示出两位作家的异同来
-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
-
作者:
蒋忠兴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放前
马尾船政局
戏班
表演艺术
《长恨歌》
《杜十娘》
艺术风格
闽剧
梅兰芳
女性形象
-
描述: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蒋忠兴郑奕奏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闻名本世纪的闽剧四大名旦之首。1902年,在一个凄雨苦风的日子里,长乐县马头村一个贫苦家庭"哇哇"生厂一个小男孩,这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福建"梅兰芳"郑奕奏先生。郑奕奏6...
-
白居易女性诗歌社会内涵初探
-
作者:
李雷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居易
《琵琶行》
《井底引银瓶》
女性诗歌
社会内涵
白氏
女性形象
女性主题
宫体诗
-
描述:
白居易女性诗歌社会内涵初探
-
论婉卿形象的艺术和美
-
作者:
陆文采
顾顺泉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长恨歌》
杨贵妃
唐明皇
形象美
六宫粉黛
婉卿
时代女性
《子夜》
知识女性
-
描述:
茅盾是个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小说家.研究者对他笔下的“时代女性”群像的研究,巳成为茅盾研究的热门,但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中的张婉卿等的研究,比起《蚀》、《虹》、《子夜》等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来,婉小姐不免有点受到冷落了.这使我想起了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尽管作者对她的美不是完全赞美的,但由于她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于是白居易不仅写出了杨贵妃的美已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境地,而且将她和唐明皇的爱情写得生死不渝,以至真挚到“在天愿作比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