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位叛逆女性的寻求自我之路:凯特·肖邦笔下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
作者: 郑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觉醒》   新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探讨了爱德娜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整过程,包括:前奏;起因;开始;进步和升华.主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首先分析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欺骗、奴役女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它对解释爱德娜逐渐变化的言行起关键性作用;随后论述了爱德娜开始觉察到的压抑感,也正?
《觉醒》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作者: 王翰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过程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因其刻画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形象,自问世到最后的经典化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虽然许多评论家拿这两部作品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然而,尚未有硕士论文专门比较过这两部作品。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莎菲,随着女性意识的步步觉醒,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集中比较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在对待她们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觉醒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此重新审
论《觉醒》中的解构主义
作者: 米丽汁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觉醒》   二元对立   凯特·肖邦  
描述: 在美国文坛,凯特·肖邦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杰出而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曾发表了两篇短篇小说集《河湾人》和《阿卡迪亚之夜》,这两本小说集奠定了她作为具有地方色彩的优秀作家的文学地位。1899年,凯特·肖邦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觉醒》。这本书主要是描写一位聪慧,敏感,勇敢的女性在获得精神上的觉醒之后大胆追求自己自由独立的生活的故事。肖邦前卫而大胆的创作思想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罕有的佳作。本文主要分析凯特·肖邦体现在《觉醒》中的解构主义思想及策略。笔者希望通过对作品中所具有的解构主义因素的
艾德娜和十九世纪社会女性标准的冲突
作者: 徐红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肖邦   冲突   《觉醒》   社会标准  
描述: 曾被许多文学评论家称作精神毒草的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并追求自由的故事。 在艾德娜生活的十九世纪末,妇女被剥夺了今天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种种权利和自由。她们附庸于男性,遵循“虔诚、贞洁、顺从、爱家”的妻业、母业和妇道,把当好贤妻良母作为自己个人追求的最终和唯一表达;她们没有选择生活的任何权利,非但没有独立人格,不能拥有财产,甚至连单独上街的自由都没有。妇女只要越过雷池一步,就会遭到父权社会的无端谴责和迫害。 肖邦在《觉醒》中呼吁妇女争取个人解放,
徒劳的抗争:性别理论视阈下的《觉醒》解读
作者: 李芝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父权制   《觉醒》   抗争  
描述: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894)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发表于1899年。作品出版后,曾在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从专栏作家到评论家,从普通读者到社会上层,无不斥责小说为“病态”、“不健康”,以致小说被禁止收藏,凯特•肖邦也被许多文学团体除名,几年后,抑郁而死。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这部小说,把它发掘出来重新分析评论,给予它很高的地位和评价。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
传统·独立·反叛——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培培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凯特·肖邦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拉夫人——传统型女性;莱兹小姐——独立型女性;埃德娜——反叛型女性。她们各有特点但都拘囿于男权社会的束缚。小说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批判了男权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对女性主体性的遏制,展现了肖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弘扬。
理想的女性形象:《觉醒》中三位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张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特.肖邦   《觉醒》   理想的女性形象   女性  
描述: 通过比较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的阿黛儿、芮芝和艾德娜这三位女性性格、形象,突显出肖邦作为女性主义者在19世纪末期对理想的女性性格和形象的困惑以及苦苦探寻一种能使两性和谐相处并为社会接纳的理想的女性性格和形象。
是社会规范的叛逆者还是遵循者?:从文化视角看《觉醒》中单身女人赖茨的生存模式
作者: 叶英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美国妇女   凯特·肖邦  
描述: 在凯特·肖邦的《觉醒》中,赖茨小姐总是被当理想女性形象的对立面。考诸19世纪美国社会中与女性相关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法律概念等文化语境,分析单身女人赖茨小姐之生存模式,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社会规范的遵循者而非叛逆者。
微弱的呐喊:从爱德娜和伊琳两位女性形象解读男权社会的强势
作者: 黄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觉醒》   《福尔赛世家》  
描述: <觉醒>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而<福尔赛世家>则是英国二十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力作.这两部小说分别主要刻画了爱德娜和伊琳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的出身,所处的时代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努力反抗男权中心社会这一点上,她们是一致的.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两位女性由压抑到觉醒的过程,重点论述她们为反抗男权社会所作出的种种努力.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本文旨在说明对于女性来说,即使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只要是以父权,夫权制度为主的社会根基没有动摇,男权社会的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作者: 周广焕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鸽子楼   《觉醒》   新女性  
描述: 在《觉醒》中,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通过描写主人公居住场所的转变,展现了埃德娜思想意识觉醒的过程。鸽子楼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具体意象,包含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象征着埃德娜的经济独立,展现其努力实现自我的新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其难以挣脱的男性精神樊笼。鸽子楼的双重含义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统治下的新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