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牡丹亭》】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性别视角下的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模式研究
-
作者:
景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生死之恋
杜丽娘
性别
-
描述:
不同的观照视角往往能使我们解读出文本不一样的文化内涵。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首先在文学批评领域被引入以来,关于性别的理论和视角就极为迅速而广泛地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以往的传统研究所忽视的内容也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引起我们的关注。综观20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现状,虽然取得了前沿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关注文学中女性问题有余,对文学要素的性别分析不足;以女性创作研究见长,女性阅读研究不足;现代文学研究成就卓著,古代文学研究相对薄弱等。基于此,屈雅君教授主持了《性别视角下的中国
-
杜丽娘的性格内蕴与舞台呈现
-
作者:
沈丰英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戏曲
舞台呈现
《牡丹亭》
内蕴
性格特征
杜丽娘
中国传统戏剧
人物形象
-
描述:
明代戏曲巨擘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所塑造的人物杜丽娘,是一位极具光彩的古代女性形象。《牡丹亭》自明万历间问世,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作为当代的昆曲演员,应当怎样演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呢?首要的,当是熟读汤显祖的原作,深入理解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其次就是要在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理论,仔细研究前辈艺术家对这一艺术形象成功演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特长,对这一角色加以再度创作,进行尽可能完美的舞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