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妇女杂志》看1920年代的城市妇女
作者: 邱志仁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城市妇女   1920年代   妇女社会地位  
描述: 《妇女杂志》的刊行时间从1915年1月到1931年12月为止,每月一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文以这份民国时期发行量和影响较大的妇女期刊为主要视角,考察和分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城市妇女的形象
五四前后的妇女解放思潮
作者: 张静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五四妇女解放思潮   思想史   背景研究  
描述: 五四前后的妇女解放思潮是女性文学研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也是思想史缺失的一页。由于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当代女权理论孤立地分析中国的现代作家作品,忽视了对影响作家作品思想观念的整个时代情境的关注,因此造成了在研究中西方/本土、理论/现实、现时/历史的巨大反差和对本土历史资源的混沌无知,以至今日的女性文学遭遇了研究的瓶颈。为了缓解这一尴尬处境和填补思想史女性解放思潮的空白,笔者以聚集了当时众多研究妇女解放运动的精英人物且对五四前后妇女解放思潮有重大影响的《妇女杂志》为个案,从思想史的角度嵌入五四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
作者: 许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妇女杂志》   政治文化史   《红色中华》   工农新女性宣传画  
描述: 作为一类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于苏区瑞金的“工农女性图”与都市上海的“现代仕女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出现了男性美审美趋向,体现走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努力;而后者的文化性别仍具传统女性美学趣味。总体而言,“工农女性图”图式体系的修辞特征、叙事效用以及新女性原型具有重要的类型价值,但这种原型对人的“图像化”规训,同时也会造成概念化图像与具体化生活的矛盾,使女性重又陷入革命中心主义的怪圈。
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色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①
作者: 许徐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政治学   《妇女杂志》   政治文化史   《红色中华》   工农新女性宣传画  
描述: 作为一类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于苏区瑞金的"工农女性图"与都市上海的"现代仕女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出现了男性美审美趋向,体现走出男性中心主义的努力;而后者的文化性别仍具传统女性美学趣味.总体而言,"工农女性图"图式体系的修辞特征、叙事效用以及新女性原型具有重要的类型价值,但这种原型对人的"图像化"规训,同时也会造成概念化图像与具体化生活的矛盾,使女性重又陷入革命中心主义的怪圈.
民国时期《妇女杂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雪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民国时期   主体意识   社会转型   女性形象  
描述: 日益普遍的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形成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体塑造出符合“理想”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引导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去模仿、去改变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媒体塑造着我们的性别。因此,本文从一则著名的近代女性期刊——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入手,探讨它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为当时的女性创造出了怎样的模仿样板,以及民国时期女性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妇女杂志》的创刊背景,创办与发展历程,并就它的编者、作者及读者群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妇女杂志》中塑造的
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
作者: 魏茹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近代   社会角色   传媒   女性  
描述: 无处不在的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形成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体塑造出符合“理想”的男性和女性,引导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去模仿、去改变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媒体制造着我们的性别。近代性别观念的转型是女性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不可否认,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为女性带来了她们向往的平等,然而,单一的政治视角无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近代女性的思想和生活,我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因此,本文从一家著名的近代女性期刊——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入手,探讨它为当时的女性创造出了怎样的模仿样板,以及这些样板所显示出的性别观念的变化。
《妇女杂志》研究
作者: 范蕴涵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教育与职业   育儿与家政   女性角色   婚姻与家庭  
描述: 《妇女杂志》(The Ladies Journal(Issued Monthly)191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是一份面向女性发行的综合性大型杂志。因1932年1月28日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毁而停刊
从传统走向现代:五四后期周建人的性道德观探讨
作者: 肖海艳   来源: 中国性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建人   五四后期   《妇女杂志》   传统   性道德观   现代  
描述: 周建人在五四后期强烈批判二重标准的、不合于人性的传统性道德观,认为恋爱自由和产儿制限是近代性道德的两个中心问题。他承认男女两性生理、心理及种族分工上的差异,认为报复的妇女主义和反对妇女运动这两种主张都存在偏差,主张建立基于承认性别差异上的两性平等、和谐之近代新性道德,这已接近当代社会性别理论的高度。这种理想的性道德观,对于当下两性和谐建设无疑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与妇女解放思想
作者: 尹深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妇女杂志》   《女学报》   妇女解放思想   《女子世界》   妇女报刊  
描述: 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在上海创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报刊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以及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是近代中国妇女报刊诞生的时代大背景。同时,在华传教士和维新人士对妇女解放思想的阐述为妇女报刊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诸多因素推动下,逐渐觉醒的中国知识女性开始参与报刊活动,表达投身救国的愿望和解放自身的声音,立志向男性话语中心靠近。妇女报刊是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喉舌,中国的妇女报刊自诞生起,就与妇女解放思想和妇女运动的发展分不开。本文试图从戊戌、辛亥和五四三个时期来探讨中国近代妇
《玲珑》杂志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姜卫玲   来源: 传媒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封建社会   《玲珑》   从属地位   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社会事务  
描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被禁止闻知社会事务,有着‘外言不入、内言不出’的严格规定,不能就社会事务发表意见”④,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十九世纪晚期,随着我国女子学校逐渐兴盛,部分女性走出闺阁,接受教育。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有学识、有才能和有远大志向的知识女性。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更加强调经济独立,追求地位平等。“新女性”成为此时对女性最具时代特色的称呼,尤其是《妇女杂志》、《玲珑》等以塑造新女性形象为主要目的刊物的出现,掀起了一股社会革新与妇女解放运动的潮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