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爱玲:压抑处境与歇斯底里话语的文本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歇斯底里   菲勒斯   父权体制   诉求模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女性形象  
描述: 一 焦虑与歇斯底里话语,一种消极模式的反指涉 在自成一格的阴性书写中,张爱玲大量书写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历史处境,诉说的虽是充满压抑和歇斯底里的语言,却避免了被虚构的女性神话所粉饰掉那个时代的真相,表达了女性真实的身份和地位——以不堪的历史去诉说女性不堪的命运。这种反传统男性本位的角度,自然逃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更何况她采取了一种女性独特的观照方式切入她的小说世界。她那以女性主体的叙述方式,以及书写女性边缘意识的诉求模式,在此成为一种消极倾向的反指涉。这是由于张爱玲的小说遵循了反批判与反载道的边缘论述,因而
张爱玲与《红楼梦》
作者: 赵莎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   《红楼梦》   悲剧意识   《倾城之恋》   《金锁记》   悲剧命运   曹雪芹   女性形象  
描述: 一颗彗星划过辽远的天际,淡了,隐去了,那美丽而又苍凉的轨迹,却令人难以忘怀。1995年中秋节前夕,正是抬头望月的日子,张爱玲女士在美国寓所里被人发现时,早已经悄然离世。一时间,海内外华文文坛撼动了,大小文章、沉痛哀婉,叠成了缅怀与送行的长阵。其中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是:现代曹雪芹,隐身红楼梦。 的确,这位二十岁即名噪上海,以卓异的才华独步于现当代文坛的女作家,在其思想与创作方面,都和《红楼梦》有着血脉相连的内在渊源。可以说,没有哪一部著作能像《红楼梦》这样,给她以如此全面、深刻而又微妙的影响;也很少有作家能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