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丁玲小说的复调式叙事结构探微
作者: 梁爱芳   来源: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丁玲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立场的作家,是她撕开了遮掩女性内心欲望的神秘面纱,公然推翻了由男性话语权威缔造的女性神话,并且将冰心、庐隐、冯沅君们笔下发于情,止乎礼的贞节观魅影笼罩下的女性最后一丝矜持完全敞开。几千年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通过丁玲完成了一次非理性释放,她的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丁玲的独特性还不仅仅限于
论杜十娘的生命意识
作者: 徐世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作者冯梦龙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这样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并以这样一位美好女性的毁灭在人们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杜十娘,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她不甘于被侮辱、被蹂
畸形的表述——对媒体选美赛事报道的再解读
作者: 卢丹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价值观   女性形象   美女经济  
描述: 媒介中女性形象再现的直观性特点是判断媒介是否传递性别平等意识的重要标准。从社会性别的立场和视角考察整个媒介传播,发现媒介中大量存在着对女性形象的偏差。特别是许多媒体在对选美赛事的全程转播及跟踪报道中体现出了对女性形象的畸形表述。本文旨在对选美报道中所存在的女性形象偏差进行一次再解读。
浅析色素斑的成因及其治疗
作者: 江沁   来源: 第八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黄褐斑   皮肤病   雀斑   色素斑   色斑成因   色斑治疗  
描述: 人们都很希望自己的脸白皙、光滑、靓丽,尤其是女性,可偏偏有些色素性皮肤病却长在脸上。这种症状虽无大碍,但它破坏女性形象的完美,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对职业女性的形象和工作影响更大。最常见的色素斑有两种:一种是黄褐斑,另一种是雀斑。本文就色素斑的成因、治疗与预防等方面作些探讨分析,愿为女性消除这类症状,正确保养皮肤提供些有益的帮助。
丰满的性格 丰厚的意蕴——论贾母
作者: 冯子礼   来源: 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也难怪贾宝玉喜欢女儿,《红楼梦》之前的叙事文学给我们提供的较有影响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少女或少妇。文学画廊中的老年女性形象不仅贫乏,而且十分干瘪,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她们不是封建节义的化身,就是可憎的单调的卫道者。岳母、孟母、吴母(《吴汉杀妻》)、焦母(《孔雀东南飞》)、崔母(《西厢记》)、陆母(《钗头凤》)等等,不是神便是魔,没有个性,没有血肉,没有人情味……这种情况到了曹雪芹才有了根本
浅析色素斑的成因及其治疗
作者: 江沁   来源: 第八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人们都很希望自己的脸白皙、光滑、靓丽,尤其是女性,可偏偏有些色素性皮肤病却长在脸上。这种症状虽无大碍,但它破坏女性形象的完美,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对职业女性的形象和工作影响更大。最常见的色素斑有两种:一种是黄褐斑,另一种是雀斑。本文就色素斑的成因、治疗与预防等方面作些探讨分析,愿为女性消除这类症状,正确保养皮肤提供些有益的帮助。
《喜莲》创作小结
作者: 于慧   来源: 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喜莲》这部影片表现了一个乡村女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对命运的一次抉择,同时也蕴含着人文精神。影片中的女主人喜莲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她为了摆脱贫困,全身心致力于辣椒种植,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她从不认命不认穷、敢想、敢干、和善可亲的新女性形象,为乡村父老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编后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辑重点推出了"古典新绎"、"符号与媒介"、"美学探索"和"女性文学"四组专栏文章。"古典新绎"专栏里的一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及其相关的一些重要命题。李祥林的《女娲神话与华夏戏曲》打通相关学科,从民俗与戏曲的视角解读了女娲神话与传统戏曲的内在关联,揭示了中华戏曲尊崇女超人原型的内蕴。李剑锋的《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从作品的细微之处寻绎陶渊明
情感劳动:研究劳动社会性别分工的新视角
作者: 马冬玲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   情感劳动   商业化  
描述: 本文在劳动社会性别分工研究引入情感劳动这一概念,并探讨传统社会学和女性学对情感劳动的女性化及商业化之后果的不同解释,以及情感劳动的理论潜力。
电视媒体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影响探寻
作者: 杨庆   任志明   来源: 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婚育新风进万家   电视媒体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由国家计生委和中宣部在1999年共同发起的以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观念的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
< 1 2 3 ... 44 45 46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