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通向自我与自我实现的旅程:解析《紫色》中的自恋情结
作者: 王巍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可依附性选择   自我身份   茜莉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代表作,它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对美国现代黑人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部作品中,爱丽丝·沃克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茜莉,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极大关注。 本文主要剖析主人公茜莉—一个贫困的,近乎文盲的南方黑人妇女在莎格的帮助下追求自我身份的心灵历程。 导论部分从妇女主义,主题和叙事策略等角度概述西方批评界以及国外对“紫色”的研究现状, 茜莉寻找的是自我身份,这是小说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茜莉在精神上经过了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重建   自我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 )是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已发表作品40多部。她的作品多次荣膺各种文学奖项,包括2000年的布克奖、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以及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等,已在世界文坛引起批评家的关注并深受读者的喜爱。阿特伍德是一位睿智的作家,她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还保持着对生活的敏锐体察,并以其富有特色的笔触,描绘出人类生活纷繁而独特的体验。在她的众多文类的作品中,阿特伍德对当代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的生存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她的以加拿大为背景的小说同样体现了类似的主题,以诗
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作者: 丁礼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危机与重构   现代主义小说   戴·赫·劳伦斯  
描述: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戴·赫·劳伦斯和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饱受世人争议。之所以能引起历代评论家的广泛非议,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所力图传达的文学主题与传统小说家的小说内涵相比是大相径庭的。尤其是劳伦斯在不同创作时期发表的四部颇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更是由于大胆体现了他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而倍受世人关注。可以这样说,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从现代人的身份危机和小说主人公的自我重构角度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目前还不
跨越樊篱的对话——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中的跨种族婚姻
作者: 许旭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种族婚姻   多元文化   自我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三部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跨种族婚姻主题进行分析。它们是伊迪丝•伊顿(笔名“水仙花”)的《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白人女性的故事》(1912)、庄华的《逾越》(1968) 和谭恩美的《喜福会》(1989)。本文指出,美国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跨种族婚姻的发展,反映了美国华裔边缘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少数族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与主流社会展开身份协商的隐喻。通过此研究,期冀能够从跨种族婚姻的新角度解读以上三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尝试,亦能够从文
失笼的舞者
作者: 李静丽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漂泊   自我身份   主题   女性文学  
描述: 伴随着现代女权运动在全世界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觉醒中,从历史的重压下浮出历史地表,以女性为审美创造主体,从女性本位出发,表现着明确的女性意识和女性
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莫里森女性成长小说
作者: 李淑华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秀拉》   自我身份   《最蓝的眼睛》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她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了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生活。《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前三部小说,它们对美国黑人妇女自我身份的寻求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对这三部小说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是从女性或女权主义角度对单个作品进行人物、主题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看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追求 看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追求
作者: 毕娜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失落   黑人女性   托尼莫里森   寻求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享誉文坛的杰出美国女性作家,她于199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就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文坛的地位与影响也与日俱增。作为一名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莫里森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美国黑人前途的极大关注。以往的黑人作家着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刻画黑人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而莫里森更加关注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大都与其苦难命运紧密结合,重在唤醒其自我意识以及对其自我身份的认同。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能够深入到黑
托尼·莫里森创作主题研究
作者: 吴敬辉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种族苦难   自我身份   创作主题   黑人文学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世界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于一九九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笔者认为她能够问鼎世界文学的最高桂冠跟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分不开的。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莫里森自觉地将非洲裔美国黑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境遇融入文本,以期展现被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扭曲、异化的黑人的生活。不仅如此,莫里森还力图通过文学话语修正历史记忆,治愈黑人民族的心灵创伤,并呼吁黑人民众寻求失去的文化之根,重建民族意识。 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对莫里森创作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自我实现之旅
作者: 李丽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自我身份   黑人女性   黑人文化和黑人传统   姐妹情谊  
描述: 美国黑人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艺术家创造出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美国黑人文学正从边缘走向中心,走向主流文化。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的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的经典力作《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在白人及男性统治社会中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在抗议文学风靡之年代,这种深入探索黑人女性内心世界并充分展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作者: 陈志鹏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莎菲女士的日记》   《达罗卫夫人》  
描述: “五四时期“之前,女人从来都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特别是几千年来封建文化的欺凌,女性已异化为物。丁玲等一批女性作家的崛起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异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女性命运悲剧的一种自我拯救。《莎菲女士的日记》一反传统观念,让女性掌握主动和选择权,挣脱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锁链,粉碎几千年来已经成型的男性话语机制。女性形象不再是被叙述,而是自述,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欲望投射的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独立于男性的性别群体而存在。伍尔夫是20世纪现代小说的传统继承者,又是一个勇于探索的革新者。她的生活方式和作品都显示出女性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