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通向自我与自我实现的旅程:解析《紫色》中的自恋情结
作者: 王巍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可依附性选择   自我身份   茜莉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代表作,它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对美国现代黑人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部作品中,爱丽丝·沃克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茜莉,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极大关注。 本文主要剖析主人公茜莉—一个贫困的,近乎文盲的南方黑人妇女在莎格的帮助下追求自我身份的心灵历程。 导论部分从妇女主义,主题和叙事策略等角度概述西方批评界以及国外对“紫色”的研究现状, 茜莉寻找的是自我身份,这是小说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茜莉在精神上经过了
女性的生存之辩
作者: 靳怀芳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他者   《第二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西奥多·德莱塞创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品中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的评论界也是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家贾平凹的《废都》也遭遇了相似的境遇,从出版到抢购再到封杀,以及后来的较高评价,《废都》诞生后可谓一波三折,而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是颇具争议。有人认为作者刻画了几个不知廉耻的女人,也有人认为作者描画了几个有血有肉,惹人爱怜的女人。两部作品中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都市文学中“自恋”与“自虐”意识批判
作者: 袁林慧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都市女性写作   自虐   消费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都市文本中女主人公“自恋”与“自虐”倾向大量出现。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学者在进行女性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时有涉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对这种现象(包括对其文化、心理
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熊骄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林白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民间  
描述: 从《同心爱者不能分手》(1989)到《一个人的战争》(1994)、《玻璃虫》(2000)、《万物花开》(2003)、《妇女闲聊录》(2004)、再到《致一九七五》(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她对女性写作出路的思考,这些作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作品的题材、语言、叙事主体,林白的创作视角以及观念的变化更值得被关注。林白的变化被评论界敏锐的捕捉到,并冠以精辟的点评,但总的来说林白是一个自觉的女性写作者,林白用她敏锐诗意的语言书写着那些有着女性成长苦痛、女性自我被男性秩序压抑、在绝望中的挣扎
谁的自恋?谁的欲望?
作者: 徐丽微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欲望   《玉台新咏》   女性形象   雅克·拉康  
描述: 典文学作品,辑录了汉代至南朝梁以女性为题材的诗歌。以拉康关于自恋和欲望的理论读解《玉台新咏》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随意的,本论文第一部分就探讨了这一理论分析《玉台新咏》中女性形象的适用性。第二部分依据拉康的理论,把
自恋、自省和自我确认
作者: 赵芳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确认   自恋   象征   自省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成功地运用了一些叙事技巧,尤其是内心独白等等。因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大部分的小说都是讲述家庭事务,所以它们都简单明了。她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在她的某些作品里也显示了她对穷苦阶级的同情。事实上,她的作品对人类生活有很深的洞察力。她的小说有深度,不仅仅是关于爱情、贫困以及死亡等主题,而且对女性问题也做出了深刻地探讨。本篇论文阐述的就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尽管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另类女性: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赵娜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他者   精神生活   流动性思维方式   话语权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当代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中的四个女性人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这四个女性人物的另类女性方式的解读,揭示了作为被赋予他者含义的女性本身就具有对以男性为主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和颠覆,以及其中所蕴涵的女性的超越力和构建主体性的潜在力。 本着妇女屈从的地位是由于文化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生理的差异,本文相信妇女可以构建自己的主体性。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行为方式。根据存在女性主义者西蒙尼·波弗娃的他者概念,本文旨在挖掘和呈现四位妇女有别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