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一位叛逆女性的寻求自我之路:凯特·肖邦笔下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
作者: 郑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觉醒》   新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探讨了爱德娜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整过程,包括:前奏;起因;开始;进步和升华.主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首先分析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欺骗、奴役女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它对解释爱德娜逐渐变化的言行起关键性作用;随后论述了爱德娜开始觉察到的压抑感,也正?
从《虹》中看劳伦斯对新女性的矛盾态度
作者: 赵飞飞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新女性形象   《虹》   劳伦斯  
描述: 本论文主要研究劳伦斯在其最好的小说之一《虹》中对新女性的矛盾态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小说中三个新女性追求解放的抗争过程。劳伦斯对新女性追求解放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劳伦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三个正面的新女性形象,她们努力与男权做斗争。她们独立自主并具有抗争精神。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劳伦斯本人对新女性支持、正面的态度以及他对女性的同情与关注。另一方面,劳伦斯对于新女性负面的描写也有迹可循。新女性被描写成具有毁灭性的人,她们控制了整个家庭并最终摧毁了丈夫。此外,在分析劳伦斯对新女性矛盾态度的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这种
小说《月亮宝石》中人物角色的存在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杨艳华   来源: 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女性主义   新女性形象   颠覆的男性形象  
描述: 威尔基·柯林斯的代表作《月亮宝石》被誉为第一部最伟大的英国侦探小说。本篇论文旨在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小说《月亮宝石》中的人物角色,试图揭示该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波伏娃是现代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波伏娃以一种存在主义的视角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处境作了独到的剖析:“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论文从波伏娃的存在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月亮宝石》中的新女性形象与被颠覆的男性形象做了深入的解读。一方面,三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勇于挑战男性强加给
扑火的“飞蛾”
作者: 龚颖灵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青   女性意识   日常世俗化   新女性形象   欲望叙事  
描述: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代表女性话语的真正出现:从宏大叙事到女性言说,从不自觉的男性审视到对女性异化的批判,从女性欲望的规避到正视,她的小说抓住真实可感的物质和肉体,以身体心理学的方式摆脱死亡的恐惧,塑造了一批在半新半旧尴尬的困境中抗争的新女性,她们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经济独立,追求性别独立。从这方面讲,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通俗小说家。她不光继承了五四的新文化传统,并把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文学史上显示出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并对当代的日常世俗人生写作,躯体化写作产生了直
试从麦吉的新女性形象分析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
作者: 杜海蓉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麦吉   自我牺牲   反叛   新女性形象   渴望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描述: 乔治·艾略特(1819-1880),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一百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她的第二部半自传体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及作家的高度赞扬。众多学者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一系列的解析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对女主人公麦吉的描写以及对麦吉死亡结局的安排,乔治·艾略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女性”的形象。艾略特认为妇女追求自己权利的同时依旧需要肩负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他人可依靠的人。除了引论和结语,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包括两个部分。
辛克莱·刘易斯笔下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熊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克莱·刘易斯   美国文学   《职业》   《安·维格斯》   生存困境   《大街》   新女性形象  
描述: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标志性的作家。其文学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被评论家们誉为他所处时代多角度生活的观察者、评论者和优秀的讽刺家、批评家。以往评论界所关注的刘易斯的作品,大都是他在20年代发表的五部小说--《大街》(Main Street,1920),《巴比特》(Babbitt,1922),《阿罗斯密斯》(Arrowsmith,1925),《埃尔默·甘特利》(Elmer Gantry,1927)和《陶治沃斯》(Doadsworth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女子服饰研究(1927-1937年)
作者: 刘玉琪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7年   新女性形象   1927   民国服装公司   风格   女子服饰  
描述: 本文以民国时期1927-1937年十年间上海地区女子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上海画报》《良友》《玲珑》刊载的1927-1937年的女子服饰图像和相关博物馆收藏的实物为参考资料,结合实物、图像和文献的三重证据法对这十年间的女子服饰进行研究。将服饰分为上衣下裙、旗袍、西洋服饰三种类型,并根据服饰风格的转变,分阶段进行流变分析。文章通过对1927—1937年每一年女子服饰流变的具体分析,把握了一些服饰风格变化的重要节点,产生的研究成果能对博物馆收藏的旗袍进行断代分析。最后,将女子服饰与上海地区五大服装公司的发展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艾尔弗雷德和艾米丽》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刘柳   来源: 三峡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母性神话   艾米丽   新女性形象   菲欧娜   重建  
描述: 多丽丝·莱辛,继弗吉利亚·伍尔芙之后英国文坛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文学史上第十一位和最年长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作品以内容包罗万象,思想深刻为特点。 作为一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对女性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尤为独到,而由于她和母亲关系的素来不和,使其在作品中创造了众多 “坏”母亲形象。纵观有关多丽丝·莱辛作品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得知关于她作品的研究角度可谓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笔者尚未发现学术期刊或论文专门研究其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这种空缺促使笔者选择其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作为此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