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短暂而永恒的追寻──试以“”为切入点解读萧红
作者: 王宝丽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萧红   回归   追寻  
描述: 萧红是中国的天才女作家之一,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也即她心中的理想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她漂泊一生,最后在南方孤岛香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有一个人始终陪伴着她,她始终是孤独的,唯有文学忠实地伴随着
印尼华人女作家的写作选择与叙述风格
作者: 吴新桐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作选择   轻抚伤痕     叙述风格  
描述: 印尼华人女作家的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书写,它以印尼华人女性这一独特群体在印尼的历史遭遇与生存现实为创作之源,除了反映女性个体的视角和体验之外,还反映了作为印尼社会的弱势族群的独特视角和体验。印华女作家从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出发思考人生,儒家文化精神和印尼社会传统观念沉淀于印华女作家的无意识中,影响着她们关照人生的方式。她们的书写是她们在印尼社会的历史遭遇与现实处境在文学上的一种折射,简言之,印华女性文学就是印华女作家的边缘身份、儒家文化精神和印尼社会传统观念之沉积以及她们的生存境遇(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作用下的想象
女性生存境遇的时代书写:1980年代女性剧作家研究
作者: 周俊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悲剧   婚姻  
描述: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被压制、禁锢数年之久的中国话剧和中国的经济一样,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振兴的力量,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率先走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前列,而肩负起传达社会变革先声的重任。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引入,许多剧作家积极吸收和借鉴这种外来戏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把中国传统戏剧的精髓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新颖的戏剧手段相结合,为八十年代的剧坛贡献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优秀话剧作品,如:《车站》、《野人》、《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狗儿爷涅槃》
巴金小说《》地方戏曲改编研究
作者: 李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改编   地域特色     女性角色  
描述: 戏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现象。巴金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在进入21世纪之际,沪剧、越剧、川剧等地方戏曲扎堆式地选择《》作为改编对象,这既有地方戏
”的追思:论“”意象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作者: 胡笑彬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差序格局   缺失   萧红   战争  
描述: 萧红是一位有着强烈归属感的女作家,翻开她的作品四处回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我想有个”,“”成为萧红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也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者从女性文学、乡土文学及漂泊
从宜家到安室:台湾九〇年代以降女性小说「」想像
作者: 陈宛渝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女性小说   家庭   家屋   女性主义  
描述: 台灣當代自八〇年代以降,無論在政治、經濟抑或是文化層面,都經歷著結構性的轉變;及至兩千年後的今日,當代文化仍舊以絢麗的變幻姿態不斷地衝擊著社會與體制。「」最普遍被認知的形象是安全、穩固與安定,並以
的意义建构:婚变女性的经验诠释
作者: 蔡文瑜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後殖民主义   後殖民     婚变女性   家人关系   女性  
描述: 的意義建構:婚變女性的經驗詮釋中文摘要本研究決定以「的意義建構」為題,理解婚變女性的居家經驗,及這些經驗揭示的後殖民課題。故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設計與結論依序如后。首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