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林真理子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以《青果》为中心
作者: 曹春燕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林真理子   婚姻观   家庭观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日本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受世界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日本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不断增多,这在客观上为女性实现自身的解放与发展提供了条件。角色的转换必将导致思想的觉醒。大量觉醒的日本女性们通过文学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追求。她们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感情世界、广阔的视角、深刻的心理剖析,发表了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作品。她们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欢,并频频获奖。日本女性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繁荣了日本文学,而且开辟了日本女性文学的新天
论肖邦作品中女性形象婚姻观的嬗变
作者: 鹿清霞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嬗变   女性形象   婚姻观  
描述: 十九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弥漫在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其他主要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琐事的前辈作家和同时代作家不同,肖邦更注重探讨觉醒女性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肖邦塑造了众多不同地区、不同阶级、不同肤色以及不同年龄?
“二拍”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
作者: 段毅飞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士林心态   “二拍”   婚姻观  
描述: 本论文着眼于明末拟话本小说《二拍》中的人物形象,从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的角度入手,分析商人、士人、男性、女性等各类人物的文化价值观,而体察凌蒙初本人的文化观,并赋予其作品文化意义上的多重解读。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作者凌蒙初的文化心态,试图从他的书《序》入手,联系他科场失意的经历,从发愤著书、立言心态和意存劝讽三方面分析,认识到凌氏的创作势必要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受到种种时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同时又带有传统文化的烙印。第二部分开始分析作品中的商人形象。由于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经济发展,商人地位的提
台北地区国小女性教师婚姻观与女性自我意识之研究
作者: 邱汇婷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教师   婚姻观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台灣社會受傳統中國價值觀影響甚深,普遍存在著性別意識型態,並有著嚴重的性別分化,使得女性形象僵化且地位低落。然而,在女性主義與婦女運動的推展下,台灣社會也跟隨世界潮流越發重視女性意識與性別議題,除了推動「性別主流化」之外,更將「性別教育」列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六大議題之一,也因此教師的角色與責任就越顯重要。但是,台灣國中小教師以女性居多,有著「女性」與「教師」之雙重身份,對於傳統意識型態與現代革新觀點之間的衝突,女性教師該如何自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地區國小女性教師的婚姻觀與女性自我意識的關係,並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Northanger Abbey
作者: 周青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女主人公   婚姻道德观   婚姻观  
描述: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最为特别的小说,因为这是她最早写成、却是她死后最迟出版的小说。从成书至出版相隔十三年。历经几番周折与修改,先是书商用十英镑买下这本书稿却不出版,接着是奥斯丁的哥哥亨利出十英镑买回,最后奥斯丁根据自身十多年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将此书作了重大修改,但该书在她死后才得以出版。 该小说描述了一位普普通通、过于天真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她到繁华的巴思度假,有幸结识并爱上了富家子弟亨利·蒂尔尼牧师;而亨利的父亲,古怪势利的,受到追求凯瑟琳的约翰·索普的虚荣之辞的欺骗,以为她是富
通过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婚姻观
作者: 齐雪艳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女作家   乔治·艾略特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婚姻观  
描述: 通过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婚姻观
超越傲慢和偏见
作者: 辛淑兰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气质   傲慢与偏见   经济因素的影响   婚姻观  
描述: 18世纪的英国仍然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最好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作为一位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所有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出女性主义倾向和特点,玛格丽特·克尔克海姆把她划入启蒙女权主义者的行列。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颇具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伊丽莎白·贝那特。她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幸福婚姻。小说结尾,伊丽莎白和达西都超越了各自的傲慢和偏见而幸福地结了婚。通过以女性视角分析他们幸福结合的过程,作者希望借用奥斯汀的一些进步观点为现代
薇拉·凯瑟的婚姻观—女性在婚姻中自我身份的寻求历程
作者: 葛纯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自我   婚姻观  
描述: 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描写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著称。她作品中所刻画的拓荒女性在美国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艺术形象。凯瑟的一生都在为反抗男性霸权、争取女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奋斗。童年、青年时期拒绝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生活中和情感上的性别倒错表现出凯瑟对男权社会传统女性角色及其命运的质疑和挑战。经历了女性身份和作者身份的双重焦虑后,凯瑟选择回归自己的女性身份,并超越把男女性爱,追求精神之爱。以往的批评主要关注凯瑟作品中的女性主角通过事业成功实现其女性身份
1906∼1930《台湾日日新报》汉文短篇小说中家庭女性婚姻与爱情的叙写
作者: 黄薇勋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文   爱情观   女性形象   台湾日日新报   短篇小说   婚姻观  
描述: 本文以《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短篇小說為研究文本,探究1906∼1930年小說呈現的家庭女性婚姻與愛情的敘寫。《台灣日日新報》為日治時期的官方大報,也是傳統文人發表文章與小說的場域之一,其中不乏有傳統文人色彩的文人擔任報紙漢文版的記者與編輯者,所以本文以漢文短篇小說作者與編輯者的可能意圖作為探究對象,透過小說呈現的家庭女性婚姻與愛情的敘寫,觀察文人們面對現代化思潮與自由婚戀的傳入,對婚姻與愛情的態度是否有別於「父母專制」、「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態度;本文採「歷時性」分析法,透過歷史資料、小說文本的分類與按時間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