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31 条
-
商景兰和祁氏女性文学群体研究
-
作者:
王茁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山阴祁氏
商景兰
女性文学
群体研究
-
描述:
本文主要讨论晚明殉节名臣祁彪佳的夫人商景兰、和以她为中心的祁氏女性文学群体,她们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成就。 本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祁氏女性文学群体的创作背景。其一,祁氏家族的悲剧命运。祁彪佳为国殉节、祁彪佳之子参加反清活动被祸之后,祁氏家族从簪缨之家逐渐败落,祁氏女性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这一段时间、与这段家族历史休戚相关。其二,祁氏家族的文化资源。祁氏家族拥有包括藏书楼、戏曲家班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丰厚文化资源,祁氏女性创作的才情极大地归功于这几种文化资源的长期濡润。其三,地域文化背景。祁氏家族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
-
作者:
张浩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结
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旨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对20世纪女性文学的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系统研究。 本文分导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导论部分简要说明了论文的主题思想、逻辑展开以及所运用的批评方法。正文共有十章,其结构由描述精神分析学影响女性文学的发展演进作为纵向框架,由女性文学在精神分析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品质作为横向框架,其主旨是从精神分析学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联系出发,剖析精神分析学与女作家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精神分析学对20世纪女性文学发展演进的影响,揭示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女性文学所形成的独特品质,以期推动中国女
-
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
-
作者:
王翠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妇女文学
妇女教育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
描述:
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诞生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不仅同步,而且关系相当密切。不同于新文学第一代男性作家的多数负笈海外和传统女性作家的闺阁受教,现代女性作家的出现和女性文学的发生基本属于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物。女子高等教育及其校园文化语境不仅为具有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产生准备了... >> 详细
-
战争背景下的女性文学
-
作者:
朱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沦陷区
城市文学
主体意识
战争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了战争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以沦陷区为立论中心,同时对比参照田统区与解放区,从战争这个女性文学书写的语境出发探讨它对女性文学特质的推进与遮蔽。文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战争为视角,考察它所造成的沦陷区女性书写的特殊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作家生命体验、心理、思维方式、创作心态等方面的变化,描述了沦陷区女性文学的整体面貌。
第二部分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深化的角度论述了沦陷区女性文学独特的女性内省意识,指出虽然沦陷区女性书写将批判矛头对准了女性自身,但它更将触角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剩女文学研究
-
作者:
蔡韵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剩女
自我意识
剩女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剩女是当今社会对于大龄未婚女青年的一种称谓,由于现代女性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和现实问题,剩女这个群体越来越大,形成一种剩女现象。剩女本不该成为一个贬义的词汇,它的实质是社会对女性年龄的一种歧视。剩女并不是被剩下的,更多的是自主的选择。她们往往具有更高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素质、更高的择偶标准,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剩女文学就是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产生的。剩女文学主要描述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是现实中女性独立自主、争取权利的升华。通过综
-
1990年代《花城》的文学先锋姿态研究
-
作者:
鲜梦思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实验
先锋姿态
现代性
女性文学
《花城》
-
描述:
《花城》诞生于1979年的广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花城》坚持“现实性”主要刊登原创作品和报告文学。到了九十年代初,《花城》调整了办刊方向,取消报告文学,将办刊重心移到对文本的探索性和实验性上来,这一调整成了《花城》从“现实”转向“先锋”的重要标志。从栏目的设置和刊登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花城》的先锋性不局限于先锋文学,而是将杂志的整体作为立足点将《花城》定义成一本在文学界的先锋杂志。它这种融合了杂志办刊理念和文学理念的先锋姿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花城》的文学先锋姿态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研究九十年代中期《花城》
-
新移民女性小说身体写作研究
-
作者:
李姗姗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移民小说
身体写作
跨文化
比较研究
女性文学
-
描述:
海外的新移民女性作家写作可看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出离本土经验的快速出走,她们体验着生理和社会差异的同时,更感受着多重文化的复杂体验。当代文学研究热点之文化身份、族裔与性别的纠缠,都在她们跨文化写作的“身体写作”中得到了更为独特的阐释。本文意欲突破空间对中国女性文学整体的限制,发掘出全球化语境中女性“身体写作”具有流动性的现实存在,以此考察“移位者”的文化立场与文学的交互影响,希望能对中国女性“身体写作”版图起到些许填补空白之用。论文分三部分展开,第一章整体评述海外华人文学身体意象的写作脉络,同时,分析新移民女
-
试论亦舒、王安忆创作风格的异同:兼论内地与香港的“女性文学”的审美追求
-
作者:
陈秀钗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
王安忆
亦舒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论文试以亦舒、王安忆两位女性作家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她们所受外来影响及其各自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文学特色。在比较研究的论述中以女性文学理论为切入点,对内地与香港女性小说创作的文化语境、写作风格、文学现象进行梳理和探讨,分析她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
柳如是作品研究
-
作者:
孙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如是
诗文
晚明
名姝
女性文学
-
描述:
柳如是幼年被鬻为妓,堕入风尘,一生坎壈曲折,受尽屈辱与折磨,却始终自尊自励,诗文艺事,斐然华章,其高风亮节尤让同代道貌岸然的士大夫文人赧颜。然一代旷世才女的传奇人生和诗书才华,却因出身和夫婿的原因被刻意埋没,直至数十年前尚鲜有人知。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出版之后,情况有了较大改观,但对柳如是作品的研究依然薄弱。有鉴于此,本文以柳如是诗、词、赋及尺犊为研究对象,力争从宏观的角度对现存与柳如是相关的史料进行全面梳理考察,对柳如是作品的流传情况,艺术特征,精神内涵及与时代、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
-
论新时期满族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
作者:
历达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族女作家
新时期
小说创作
少数民族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满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辉煌的民族历史赋予了满族女作家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满族女作家骨子中的民族烙印却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而消退。满族女作家具有着女性身份、少数民族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三种身份维度,这三种身份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女性身份使家族在满族女作家的女性记忆中留下独特的印记,并呈现出“人性解放——人性上升——人格完成”三个阶段;少数民族身份使她们感受到血液中流淌着的来自先民的昭示;知识分子身份又使她们谨记知识分子的使命,书写着被正史遗忘的民间历
<
1
2
3
...
20
21
22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