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张爱玲与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 郑龙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可以被看做这一时期东西方女性文学创作的代表。两者在作品中都使用大量篇幅去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各自国度都受到了热烈追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于两位作家所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有显著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然而,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仅有一篇名为《浮华世界凋零的玫瑰—菲茨杰拉德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异化形象》,主要从环境、爱情、婚姻、亲情及母性
审视男性群体的别样眼光――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视角缺失的反思
作者: 宋小梅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男性形象   两性和谐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以及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 伴随着中国女性文学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经过20余年的积累,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已成为参与并重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作为一种中西理论话语、文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以凯蒂和宠儿为原点比较研究<喧嚣与骚动>和<宠儿>
作者: 冯君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虚幻人物形象  
描述: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祸克纳和托尼·莫里森都长于刻画女性,共同关注在惨痛的历史、种族、人性、家庭、社会背景下的美国社会边缘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本文研究范围限定为以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观点比较研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1929)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987)。通过比较研究,这两部前瞻性、预见性的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种族、性别的藩篱,成为美国文坛奇葩,争奇斗艳,又互为补充,共同描画美国悲剧妇女形象的历史长卷。前部小说中的模糊的花季凋零少女凯蒂变成了后部小说中的水中还魂的如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无常的宠
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 王翼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清代   女性意识   性别文化  
描述: 本论文以清代女性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是指清代人以作品选本、诗话词话、序跋等批评形式对女性文学所作的批评。本文从批评主体、批评对象和批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较全面地描述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在具体地阐释中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强调两性之间的关系对女性文学批评的影响作用,借助女性主义理论重新审视清代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和性别文化。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与余论。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清代女性文学批评发生的时代背景展开论述。通过对社会思想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
从萧红研究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走向
作者: 郭姗姗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走向   女性文学批评   萧红   研究  
描述: 在多重原因的影响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女性文学批评内涵的丰富,都会给萧红研究带来新的变化。所以,以萧红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萧红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具体可感的把握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本文以萧红研究为中心,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1935年-1949年间萧红研究。在民族救亡的时代背景下,萧红的《生死场》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动,萧红后期作品因与时代联系不够紧密而在文坛遭受了不小的非议,萧红研究至此陷入低迷。第二章是197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 都银妊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作家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本论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批评为对象,考察女作家走进文坛之后,她们的创作是如何被批评界关注、评价和阐释的。换言之,是将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批评,置于现代文学的整体脉络中,讨论现代女性文学通过文学批评获得怎样的文学位置和意义,以及这一位置和意义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的。为了更清晰呈现创作与批评的基本面貌,论文的考察主要区分为两个部分。在每一时期,首先是对女作家创作情形进行梳理。这方面的考察,旨在试图勾勒每一文学史时段中女性创作实践的内部、外部特征,以及它
论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
作者: 刘莉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多维视角  
描述: 新时期,当女性文学被明确作为一个批评对象进行批评时,其理论资源主要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倡导者们也的确意在构建中国的女性主义。然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有它独特的背景:女权运动的历史文化前提;妇女文学资源的丰厚、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倡导者身份的统一;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理论背景。中西学术背景的差异,注定这一异域思想在本土的影响是有限的。事实上,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并没有单一朝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迈进。本文力图从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实际研究出发,探讨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及其特征。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场景
作者: 刘秀珍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论文在参考、借鉴和整合近年来学术界女性文学批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点滴想法,试图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历程的回顾,系统整理其研究成果,来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以及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借鉴与发展,以达到促进异质文化间的对话与沟通;并通过把握其跳动的脉搏,分析未来的发展动向,并做理论建构的尝试。相信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势必将被世界广泛承认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澄清。这一部分主要是定位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理清概念,认为不同时期女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
作者: 邓颖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  
描述: 该论文以梳理、推介为主旨,在参考、借鉴和整合近年来学界女性文学批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点滴想法,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五分之一个世纪来女性文学批评历程的回顾,系统整理已然逝去的20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成果,来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对西方?
悖离与超越--《伤逝》主题的边缘性
作者: 唐正杰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悖离与超越   女性文学批评   伤逝  
描述: 该文提出以&quot;女性文学批评&quot;为主,兼以其他批评方法对《伤逝》主题的边缘性进行分析.《伤逝》主题的边缘性指的是《伤逝》在主题的开掘和建立上对中国古代和&quot;五四&quot;同类题材叙事作品的悖离与超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