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倾听女性的觉醒之声:《觉醒》与《他们眼望上苍》的“女性批评”研究
作者: 雷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主   女性批评   父权   觉醒   声音  
描述: 声音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有声”意味着拥有自我,作为一个自主的人生活。然而根据女权主义者的观点,男人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压制着女性的声音。由于女性遭到“禁声”的历史久远并且在哲学、文学、法律、流行文化、自然及社会科学的各种文献中遍有记述,“发声”这一主题已然成为女权主义理论和实践中赋予女性力量的一大要素。 在文学领域,女权批评家们在寻回“女性之声”这一思想的感召下肩负起了摧毁男性文化范式和重新建构女性文学传统的双重任务。在妇女解放运动以前女权批评主要采用“双性同体诗学”的形式;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聆听沉默:《到灯塔去》中的女性沉默解读
作者: 姚红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主体   沉默   主动   自我  
描述: 沉默,尤其是女性的沉默的可读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沉默看似空洞无物,实则含义深刻。本文旨在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中的女性沉默提供新的解读方式。全文论述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小说中的女性沉默进行详尽的解读。 众所周知,沉默常常是作为声音的对立面进行定义的。声音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而沉默则是消极的,无意义的;它剥夺了话语主体建构意义的权利。但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和作家已经解构了包括声音和沉默在内的二元对立关系。沉默不再指向声音的对立面,而是语言的一部分。沉默可以被理解为否定
中国古代诗词批评中的女性批评
作者: 罗颖珊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双重标准”模式   才德矛盾   德才色情   “一视同仁”模式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文学主要的记录者、评论者大多是男性批评家,了解他们的观念如何影响女性文学的创作,对女性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无裨益。因此,本文将以中国古代的诗词批评为对象,勾勒中国古代女性批评的大体历史轮廓,并适当运用女性主义的有关理论,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价,试图为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引入性别的视角。本论文将分为五章。第一章回顾中国女性诗词创作的的历史发展。中国女性诗词创作的历史脉络基本与中国诗词的发展历史一致,而在明清时代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第二章介绍中国古代女性批评的有关著述情况。中国古代没
摆脱母亲的枷锁
作者: 蔡玲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爱尔兰天主教   史蒂芬   心理分析   乔伊斯   母子关系  
描述: 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广受批评家们的关注,而主人公的母亲迪达勒斯夫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女性角色,虽然在小说中的直接描述甚少,但是通过史蒂芬的复述可以窥见母亲在其心目中的分量。母亲是童年时期史蒂芬的精神依靠,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其宗教理念也对史蒂芬影响颇深。迪达勒斯夫人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但是随着史蒂芬的成长,他却将母亲视为其追求艺术之路上的最大羁绊。本论文将探讨《肖像》中的母子关系对于主角史蒂芬的最后离开爱尔兰的决定性作用。围绕母亲
复活的女人,回归的缪斯----M.L.邦巴尔文本的女性解读
作者: 李毅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自我   解读   身体   书写   意象  
描述: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智利女作家Maria Luisa Bombal的代表作La Amortajada进行叙事文本的归纳解读,并有针对性的与Bombal的个人经历及处女作La Ultima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