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华北沦陷时期北平女性期刊研究:以《新光》杂志为个案
作者: 赵亮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新光》杂志   期刊比较   女性形象  
描述: 《新光》杂志是由尹梅伯和雪芦主持、黄勤等人编辑,于1940至4月——1945年4月在北京、天津两地建社,是为女界现代化而办、面向都市妇女的读物;同时也是一本文艺期刊,多以“小轻松软性幽默之文学”样式为主和刊发仕女图、名媛照片以及漫画、广告为特色。前期内容集趣味性、文艺性、知识性、观赏性等特征为一体。自太平洋战争后,日伪政权为强化法西斯专制统治,后一时期的《新光》杂志具有明显的配合日伪政治宣传的倾向。就《新光》杂志的性质而言,它是华北沦陷时期日伪政府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宣传,在日伪当局的支持下创办的大型综合妇女
论邓九刚商业题材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马玲玲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业题材小说   女性意识   邓九刚   女性形象  
描述: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启蒙,近些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者开始运用“女性意识”对文学领域的女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这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实践的本土化发展结果。“女性意识”的反思,首先就是从女性视角重读男性文本,解构其中虚假的女性形象,揭露文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本论文就是从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作家邓九刚商业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一次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邓九刚笔下的女性形象受作家商业题材和西部地域文化影响,与其他同时代、同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已有评论中几乎所有男
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中母亲形象分析
作者: 张君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   电视艺术   家庭伦理   女性形象  
描述: 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作为众多电视剧类型中的一种,成为了电视荧屏上的一支生力军,以家庭生活为表现对象,以社会和时代变迁为故事背景,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透过一个个家庭中所发生的家长里短的故事,探究伦理道德的裂变、传承和升华,更在还原每个家庭真实生活的过程中,艺术地映射出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自90年代《渴望》的播出获得了万人空巷的效果以来,剧中刘慧芳所塑造的“贤妻良母”形象就走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如今,彰显母亲形象的电视剧也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跳出了以往既定的描写和叙事模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断寻
1950年代韩国与朝鲜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以女性战争应对方式为中心
作者: 林荷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50年代   韩国和朝鲜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文学是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反映一个社会的现实矛盾和人的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性格特点,可以解读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社会现实矛盾。1950年代是朝鲜半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战争和苦难的时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朝鲜半岛从此从长达36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但随着苏联和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半部和南半部,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从而形成了互相对立的意识形态。1950年6月25日,韩国与朝鲜因互相对立的意识形态,爆发了悲剧性的交战
父权意识形态的铭写:反乌托邦电影及其性别意识形态分析
作者: 朱龙春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乌托邦   父权意识形态   女性形象   反乌托邦电影  
描述: 电影作为当今大众文化的重镇,不停地生产着包含众多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从而持续地塑造着人们的各种意识形态。本文选取一种较为特殊的电影类型——反乌托邦电影,分析这类本应区别于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性电影,如何隐藏着同样深厚的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形态,从而说明父权制在这个时代下仍然保有的强大影响,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本文题目定为《父权意识形态的铭写——反乌托邦电影及其性别意识形态分析》。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思想的来源以及一些反乌托邦电影的共同特征;第二章进行文
宗教批判:《微物之神》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 黄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微物之神》   宗教观   阿兰达蒂·罗伊   女性形象  
描述: 阿兰达蒂·罗伊(Arundhati Roy,1961----),是当代最受关注的印度本土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迄今为止虽然只有一部《微物之神》,但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凭借“诗化”的叙述,“意识流”式的结构和深刻的现实隐喻性获得了世界读者的关注。小说描写了生活在印度传统宗教束缚下的女性从觉醒、反抗到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真实地揭露了印度传统宗教陋习对社会的危害,反映了作家对印度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凸显了她对当代印度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深切关注与思考。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综述作家的生平及创作,国内外对《微
张爱玲与苏童小说中女性审丑形象研究
作者: 刘晓晖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苏童   审丑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和苏童是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两位作家,这两位作家对女性做了审丑的想象和描述,着重描写了他们外表光鲜美丽,内心却是阴暗、丑陋的特质。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由于童年时期父亲的暴虐和不负责任使得张爱玲对男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产生了质疑,甚至产生了弑父情结。在她的作品中男性是缺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肉体健全但心智残缺或是肉体残疾且唯唯诺诺的形象,他们逃避本该对家庭和妻子儿女所负的责任。张爱玲对笔下女性形象的本质的丑陋性做了一个真实的还原,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男权话语下完美女性的标准。作为一个女性,张爱玲不
简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从《长恨歌》到《天香》
作者: 钟媛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形象   上海书写   日常生活  
描述: 王安忆是一个丰富多产的作家,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总是不断地转变与创新,呈现出多样的创作风格,获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她孜孜不倦地对上海进行书写,为我们展现了上海多样的风情风貌,自己也俨然成为了上海的形象代言人。本文以王安忆有关上海题材的小说为主要研究着眼点,以王安忆的特殊“历史观”为切入点,仔细分析在其历史观的关照下《长恨歌》、《富萍》、《天香》这几部上海书写的小说中的典型景观、日常生活情态、人物形象特征等,通过梳理,总结出王安忆上海书写的变化与清晰脉络,从而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王安忆所建构的“上海世界
论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杉林神女经》
作者: 韩凌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毕摩文献   原形象征   《杉林神女经》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选择了凉山彝族毕摩文献《?????》(译:《杉林神女经》)作为研究对象,将文本与仪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尝试性地对文献及其主题进行了文化学的阐释。《杉林神女经》不同于作家文学,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它是具有明确宗教目的的叙事性诗歌文本,与其他同类型的毕摩文献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文献的叙事结构、词句内涵、意象原型及其仪式背景的分析,管窥彝族毕摩经籍之一隅,并揭示超越经籍本身意义之外的彝族整体的族群记忆、宗教信仰、民俗文化,阐释凉山彝族毕摩文学与其文化土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王全安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孙蕊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王全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名独立电影导演,王全安一直被称为“另类的第六代导演”。从《月蚀》到《惊蛰》再到《图雅的婚事》,对女性角色的偏爱几乎成为王全安作品的标签之一。他始终是真正站在平民的视点上去看待身边的生活,通过塑造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女性形象,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出生活的本真状态和丰富内涵。从影片在国内外的频频获奖可以看出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本文以这三部影片中的四个女性形象:雅男、毛女、关二妹和图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过对其女性身份、境遇的关注,试图探索王全安导演在四个女性形象的
< 1 2 3 ... 72 73 74 ... 151 152 1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