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涵的追求母题
作者: 李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母题   两个阶段   女性形象  
描述: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20世纪诗坛的领军人物,爱尔兰阿贝剧院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常年在诗歌领域进行创作和创新,在诸如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傲人的成就。其诗歌风格多变,由早期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期的杂糅象征与玄学结合。因其曾从事神学及玄学的研究,并受印度宗教影响,诗歌到后期多以表现象征和对世界内涵本源的探讨。面具理论与螺旋理论成为叶芝有代表性的哲学成就。一直以来,叶芝都是爱尔兰诗歌与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尤其对推动20
《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与鲁迅的妇女观
作者: 周桂荣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鲁迅历来重视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其反封建思想的主题,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为妇女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关于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为我们解读鲁迅作品提供了好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本文将鲁迅关于妇女解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阅读小说原著入手,借助前人研究此方面的成果,并结合鲁迅的杂文、散文创作,通过对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整体把握,来考察、分析鲁迅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力求客观、真实地传递出原著的真正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
13—15世纪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明超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文学   西欧   女性形象   性别观念  
描述: 城市文学是在中世纪的西欧继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城市市民阶层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思想主张和价值观念。西方学者对于中世纪西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在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的研究领域都涌现出来不少的优秀成果。在目前国内的史学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结合当时史实进行女性形象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仅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骑士文学。为此,本人选取了13—15世纪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分析得出女性在其中的全新形象。
“文革文学”中女性形象模式之探微
作者: 郭渊足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模式   文革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是中国诗学传统中富有文化意蕴与复杂审美的一种艺术符号,在政治意识高于一切的“文革”时代里,女性形象失去了传统的审美意义。在“男女都一样”的妇女解放与两性平等的文化语境中,“文革文学”以高度统一的政治话语方式,从叙事修辞与叙述定式上将时代女性塑造成“无性、无色、无情、无爱、无欲望”的性别形象模式。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文革文学”的定义、概况及其当前的研究状态,侧重分析性别视角下的“文革文学”研究特点与意义,并说明本文将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文革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第二部分从文
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历史家国意识
作者: 聂焱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家国意识   李碧华   女性形象  
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香港文坛一直被称为“文化沙漠”。而经过70年的酝酿,进入80年代后,香港文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具有消费文学特征的通俗文学在香港独特的社会现实下产生、发展起来,它的生存和发展适应了竞争激烈、经济高度发展的香港社会现实,是一种有易于读者接受的样式。李碧华就把文学与市场这两种因素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趣味性与适当深度性的结合,她的创作代表了香港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一种风格,真正实现了“消费的文学”与“文学的消费”的共融共生。本文力图以李碧华的五部长篇小说为切入点,对其
“悦己”时代来临了吗?——《世界时装之苑——ELLE》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李月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时尚杂志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世界时装之苑——ELLE》中女性形象的嬗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对内文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内文中表现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三个阶段:知性形象阶段、秀外慧中阶段及性感率性阶段。这三阶段总体表现出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肯定和推动。而广告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却大部分是女性刻板印象,从中分析出男性霸权的依然存在和消费文化的倾向。
女性主体的渐次生成——论严歌苓本土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景芝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本土题材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她1957年生于上海,童年随父亲在安徽文联大院度过,13岁参加部队文工团,跟随部队走遍了四川、西藏,同时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严歌苓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1983年从文工团调到铁道兵政治部创作组任创作员。这期间,她创作了大量的电影文学剧本和小说,开始在文坛崛起。1989年严歌苓因《雌性的草地》应邀赴美参加“20世纪战争文学研讨会”,并于199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之后,与美国外交官劳伦斯结婚,2004年随丈夫迁居非洲,近年不断回国。这种丰富的人生经
中国上古神话原型与广告中形象塑造:以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杨小竹   来源: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传播   形象塑造   上古神话   女性形象  
描述: 神话原型理论源自心理学,它揭示了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神话原型的存在。这种存在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广告的传播和接受行为也不能例外。本文以神话原型理论为理论工具,研究神话原型对广告传播者和广告受众的作用力,并特别关注如何有选择地利用中国神话原型进行广告中的形象塑造问题。为了使论题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本文选取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例。 本文选取中国神话的起源即中国远古神话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基于中国神话体系的复杂性、多样化及其与其它宗教体系之间的交叉性。比较而言,远古神话系统是中国神话的起源,它更真实
寻找逝去的纯洁:莫里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解微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里亚克   小说创作   纯洁   女性形象  
描述: 寻找逝去的纯洁:莫里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
从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轨变
作者: 杨雯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轨变   新现实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试图对毕飞宇小说创作中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进行梳理,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文本研究、对比论证等手法,分析其小说中具有特殊意味的诸多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展现十六年来毕飞宇创作意图、审美向度的沿革与轨变,剖析其具有浓烈个人特色的“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发现,毕飞宇16年创作历程中的女性形象可以按时期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从1991年到1995年的“历史写作”时期,其女性形象多数作为抽象的表意符号服务于强大的形而上哲思,随之而来的是作品创作风格上感性表达与理性哲思的相对疏离,这一时期,毕飞宇因这种鲜
< 1 2 3 ... 51 52 53 ... 151 152 1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