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
女性主义视角下《格萨尔》与荷马史诗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余丽丹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荷马史诗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格萨尔》
-
描述:
史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人类先民奋斗拼搏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力与美、爱与恨交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也是现代人探寻古人思想痕迹的重要媒介物。《格萨尔》与荷马史诗作为中国藏民族与古希腊民族的史诗巨作,集中体现了两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态环境及人文意识形态,是我们研究当下欧洲与我国西藏思想文化的重要“启蒙”书。虽然《格萨尔》与荷马史诗都是英雄史诗,其焦点在于男性,其中心在于征战,其灵魂在于男人的荣誉与拼搏,女性在其中只是陪衬者,她们少有大篇幅的描绘与刻画,在学术史上也常被忽略。但是,这些
-
9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伦理剧女性形象变迁
-
作者:
张可意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本动因
变迁
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起步较晚,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出现以来,电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艺术创作形态不断臻于完善、创作内涵所指不断拓展的发展历程,而且这一过程呈现出中国电视剧在内外制约因素作用下逐渐走向艺术自觉和思想自觉的过程。尤其在这一过程中,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地位和作用更加日趋凸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在电视剧发展中已经凸显出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占据了中国电视剧的半壁江山。时至今日,家庭伦理剧因其平民化视角和集中反映现代都市家庭情感困惑问题,相继形成了数次
-
论勃朗特三姊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杜苗苗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勃朗特三姊妹
婚恋状况
个性特征
女性形象
-
描述:
勃朗特三姊妹的作品都以女性为关照对象,对女性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对当时女性的婚恋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女性本体写作便于作家更好地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心理。作家在描绘婚恋状况的同时,也使得众多女性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生动而直观地呈现。又因为三姊妹不同的气质秉性在各自作品中的流露,使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有着作者本人的特质。本文试图将勃朗特三姊妹的小说作为一个整体,以作品中的婚恋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凸显、作家们不同个性特征在女性形象上的展现两大方面为依托,来深入地分析、阐释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从而更好
-
《楚天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熊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新闻
刻板印象
性别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时代不断地进步变革,技术不断地升级换代,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女性也开始觉醒。我们身边的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女性与男性的社会行为越来越接近。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女性也开始能够占据比较重要的岗位,在女性擅长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所长,而且工作业绩令人欣赏。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在实际的现实生活当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残余思想没有消亡,仍然潜在地支配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反思。面对这种实质的不平等,大众媒介是如何反映这种不平等的呢?媒介具有反映现实的功能和作用
-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98-1917)
-
作者:
闫雪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清末民初之际,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女性解放问题成了一个关系民族危亡以及民主革命进程的重要因素。同一时期,中国小说也在进行着现代化转型,新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而女性自然就成为其重点关注对象。与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按女性形象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温顺佳人,女学生、女教员、女豪杰、女革命家等形象大放异彩;另一方面女性活动不再拘囿于家庭生活,而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女性命运不再单纯代表女性个体生存状态,而与国家
-
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昂的婚礼》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为例,分析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接受
-
作者:
俞洁琼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生创作丰硕,在传记、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学领域中都有所建树,特别是他的小说和传记,颇受好评,而他也以自己在小说中对女性成功进行的独特、细致而又到位的描写而被誉为“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作家”。的确,在茨威格的众多中短篇小说中,女性角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选取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三个女性形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为了爱情执着一生的陌生女人;《里昂的婚礼》中为了未婚夫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与爱人喜获重逢的勇敢女孩;《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为了拯救落入歧途的陌生男
-
永乐宫《朝元图》中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
作者:
陈思思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乐宫
艺术处理
《朝元图》
女性形象
-
描述:
山西元代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壁画史上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之一,同时也是道教壁画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它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创新与发展。三清殿的《朝元图》更是精华中的精华,《朝元图》中的女性形象绘画代表了元代仕女画的最高水平,本文就《朝元图》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艺术表现展开并加以重点论述。目前,对于永乐宫《朝元图》中的女性形象这一题材的研究尚有空缺,本文就是从这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朝元图》中女性形象的各种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分析了《朝元图》中女性形象的艺
-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吴金娜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人物类型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电视剧多元化类型当中,农村题材电视剧在2000年以来逐步成为电视剧发展中重要的生力军,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就是这生力军中的重要成员,它在具有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类型化特征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研究按地域划分属于东北电视剧的范畴,具体指以东北农村电视剧中女性工作、生活的场景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发展在时间上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期、90年代的起步期、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发展期三个时期,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东北农村电视剧中的
-
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林静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像
羌族
女性形象
-
描述:
羌族是在美丽云朵间游走的民族,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人们的视线也更多的倾注于这个有着多元独特性的民族,在历史里羌族女性曾有过至高无上的“母权”话语空间与“女神”地位,也是唯一拥有妇女节(瓦尔俄足节)的民族。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沿袭,让社会性别规范下的两性意识根植于宏大国家叙事的意识形态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神秘性,也让羌民族成为媒介新颖内容的形式呈现,而影像里的羌族女性形象往往成为民族文化里的特殊符号,对民族身份持有者与受众都形成一定的指示意义。影像本身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少数民族女性树立与建构个体或民
-
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武风云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特征
男权思想
原因
女性形象
-
描述:
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数量不多,而且很少被研究者关注,但是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因为这里边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和价值倾向。运用性别诗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挖掘出余华的男权主义观念。通过对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梳理和归类,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类:苦难温情型的母亲形象;抽象空洞型的少女形象;冷漠无情型的帮凶形象;放荡无耻型的荡妇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整体上呈现出负面化和类型化特征。具体到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她们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特征:首先是物品化特征。女性或沦为男性世界的附属物,或者成为男性审美的客体对象。第二就是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