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
赵树理笔下的女性形象新论
-
作者:
林巧云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赵树理小说
农民文化
-
描述:
赵树理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创作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矿藏。但长期以来,诸多评论者研究的重点只集中于“政治”、“意识形态”、“农民文化”、“艺术形式”、“民间叙事”等问题上,而对赵树理作品中的“乡村女性”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有些评论者注意到这位男性作家在倡导“女性解放”的旗帜下,存在着男性中心意识的暗流,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借用女性理论所提供的性别视角和重读策略对赵树理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赵树理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对赵树理文
-
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罗志峰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流逝
白先勇
女性形象
小说
悲悼情怀
-
描述:
白先勇刻画了约八十名女性,数量可观,这些妇女形象性格各异,绝无雷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这个系列有着鲜明的传统特色和现代特色,有的形象达到了典型的高度。在小说中,白先勇“寓传统于现代,融西方于中国”,以中西合壁的手法与技巧,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被称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旅美作家於梨华曾赞道:“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刻画女人能胜过他的。” 白先勇历经的人世沧桑,酝酿了他时间流逝、今昔对比的不胜伤感,使他生活道路和创作生涯中充溢着一种人生如梦、生活无常的感伤情怀
-
男性权威的颠覆:对品特早期戏刷中女性形象的福柯式解读
-
作者:
彭金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文学
男性权力
哈罗德·品特
女性形象
自由权力
-
描述:
男性权威的颠覆:对品特早期戏刷中女性形象的福柯式解读
-
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性
消费主义
海派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都市化高潮的兴起,海派文学作为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海派文学”的界定更多的是依据社会文化的因素。“海派”文学具有较为宽泛的意义,它是一种力图摆脱传统文化束缚而显示出现代品格的新文学。它是指产生于现代上海大众化的消费社会,以上海都市文化意识为内核的,以渲染上海风貌,塑造上海灵魂等为已任的都市文学。而海派文学笔下的女性形象因为和上海得天独厚的隐秘联系,而被推上叙事的前台,成为喻说城市的载体。本文从文化、性别的角度,把现代海派和当代海派连成一体,梳理了
-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
-
作者:
杨瑶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传播
电视广告
广告策略
广告模特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作为一种典型的传播现象,传播功能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广告传播功能的实现必须满足大众媒介,不同的广告主会根据各自特定的市场营销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媒介。如今,传播面积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电视媒介,已成为最主要的广告媒介,也是我们接触和接收广告信息最广泛的来源。 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潮水般涌向市场的各类产品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要想让自己的商品在千军万马中独树一帜,广告商和销售商们必定要在销
-
福斯特小说中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何双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沟通
文化冲突
福斯特
女性形象
联结
-
描述: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97—1970)作为一个小说家在现代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写的小说并不多,主要成就是六部长篇小说。通观福斯特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福斯特在他的作品中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调不同文化,不同阶层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这种“唯一联系”成了福斯特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他所有的小说中,他都将两种文化作对比,展示了人们在这些文化冲突和文化沟通中的不同选择,表达了作家希望通过“唯一联系”以达到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在《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
-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性
现代心理学
卡夫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生前默默无闻,身后却获得世界性的声誉。他创作的《变形记》、《诉讼》、《城堡》等作品被视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卡夫卡以其作品的多义性著称,歌德在评价莎士比亚时留下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评语如果用在卡夫卡身上一样是适用的。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卡夫卡进行研究,形成经久不衰的“卡夫卡热”,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
-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岩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霸权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
描述:
伴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电视剧从贫民化开始向精英化转变,大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电视剧的发展进程。同时社会性别问题在电视剧作中体现出来,女性所承受的是全社会的歧视。大众传媒作为引导受众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忽视女性、忽视两性关系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女性主义受到西方女性运动三次浪潮的影响,以西方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中国改革开放这样巨大的变革,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借鉴了西方意识形态、精神分析等理论后有了
-
解构抑或建构?:当代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李有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广告
他者
消费文化
男权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相伴而生的价值观念的现实推动,中国进入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消费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形态。作为大众传媒形式之一的电视媒介,一方面对消费文化推波助澜,同时又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得到长足发展。电视媒介不仅是信息源,而且给人们带来诸多全新体验和感受,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电视广告,作为电视媒介文化形态之一,可以说其兼具经济学意义与文化学意义的符号系统。人们制作与观看电视广告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一
-
在后现代视野下解读麦当娜音乐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方雪华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麦当娜
解构
身份构建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麦当娜·刘易斯·西科自20世纪80年代登场以来,很快便成为流行文化的偶像与符号。麦当娜又是颇具争议性人物,由于她多变形象中的矛盾性,被视为后现代的代表之一。故此,麦当娜现象也成为美国后现代社会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 本文旨在较为全面地探讨麦当娜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并探讨麦当娜现象如何解构媒体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媒体奇观、消费社会理论,对麦当娜现象进一步反思,探讨麦当娜现象对当代女性身份建构的影响。 @@ 论文第一章首先明确了两个关键概念:女性气质与女性形象,并对媒体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