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金裕贞小说女性人物的悲剧性研究
作者: 史方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家长制   悲剧性   金裕贞   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金裕贞的小说里出场的人物大部分是不入流的佃户,流浪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乞丐等。作品中以城市和农村为背景生活的人们的共同点是男性普遍软弱并且对妻子行为粗暴,而女性则即使卖身也要抚养丈夫和家庭。在这些作品中女性大多肩负着家庭的重担集中反应了近代社会的矛盾。在金裕贞的小说中虽然女性有为了家庭牺牲自我的积极的一面,但是在封建家长制度的约束下女性不得不遵从家长和丈夫,从这个方面来看,女性的人生不得不陷入悲剧的结局。本论文以金裕贞的短篇小说中女性人物为中心阐述女性人物的悲剧性,即划分女性悲剧性的类型并分析
女性人物的死亡方式与意义研究:以1920~1930年代的韩国短篇小说为中心
作者: 金丹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0年代   1920   死亡方式   死亡意义   女性人物  
描述: 1920-1930年代,随着日本殖民统治的加强,韩国社会的经济、宗法制度等各方面进一步崩溃,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贫苦女性作为当时社会中受压迫和迫害最深的阶层,大多只能通过死亡来解脱自身的现实痛苦。因此,有关“死亡”问题在1920-1930年代的韩国现代小说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和潮流。本论文对有关女性人物的死亡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死亡的原因,进而揭示女性人物的死亡在韩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意义。在1920-1930年代的殖民地社会和封闭的家庭环境下,女性人物遭受着重大的挫折和痛苦以及
《孤心小组》中女性人物的自卑情结
作者: 何娟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韦斯特   自卑情结   《孤心小姐》   补偿   女性人物  
描述: 纳撒尼尔·韦斯特在美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是“迷惘时代”的最后一位天才。更有评论家视他为美国最具有“革命性”的现代作家之一。韦斯特关注现代人的困境。他的杰作《孤心小姐》成为了美国现代经典小说。它是韦斯特诸多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这不仅因为其独特的讽刺艺术,更重要的是它以全新的现代视角深入洞察女性问题。评论家已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生态批评及心理学这四个角度对《孤心小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本论文尝试用个性心理学分析该小说,以探求女性遭受不幸的原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韦斯特的生平及其小说《孤心小姐》的国内外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张娜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贾樟柯   自我意识   异质性   他者镜像   女性人物  
描述: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之一,其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他的电影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现代性历史进程中普通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以及他们的精神变迁。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综合运用性别诗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学、以及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去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首先分析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的特质,他们对中国底层生活高度关注,通过影像的方式,表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贾樟柯力图透过历史文化层面表现当代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探询女性命运及其生存状态与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张海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依赖   奥尼尔   女性人物  
描述: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仅给美国戏剧注入了严肃的主题元素,而且广泛尝试各种戏剧手法,并取得成功。同时,在刻画女性人物方面,奥尼尔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但他戏剧中的女性意识或多或少被忽视了。对于他的女性人物,不少评论家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奥尼尔“没有摆脱西方文化和文学中流行的传统的男性观点的狭隘的局限”,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不是“幼稚单纯”,便是“飞扬跋扈”。路易斯·希佛,他的传记作者,认为奥尼尔“塑造的大多数女人不是淫荡凶悍的恶女人或给人带来灾难的坏女人
汤姆?斯托帕德戏剧中女性人物的双重性
作者: 胡艳歌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姆?斯托帕德   双重性   传统角色   颠覆性   女性人物  
描述: 出生于捷克的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在战后英国戏剧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他早期的生活经历——从一个东欧的犹太难民成为英国公民——这种个人身份上的转换,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动荡的社会边缘到安全优越的中心,使得斯托帕德一开始就对其英国身份产生认同感,而他却未能完全抛弃内心深处捷克的自我。对中心的拥抱和边缘身份的难以割舍,这种身份的困惑,使得他的许多作品始终徘徊在边缘和中心的主题上。斯托帕德在其剧本《真情》、《阿卡狄亚》、《印度深蓝》中,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也呈现出双重性:她们既扮演着传统女性
论社会底层女性人物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以威尔第、普契尼歌剧中薇奥列塔、穆赛塔为例
作者: 高娟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穆赛塔   歌剧   薇奥列塔   悲剧性   女性人物  
描述: 薇奥列塔和穆赛塔分别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和普契尼笔下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从歌剧中薇奥列塔、穆赛塔的创作特色和薇奥列塔、穆赛塔的角色魅力及审美价值两个方面去探讨,对这两个善良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一个全面深刻的挖掘。 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薇奥列塔、穆赛塔的创作特色。首先是从对剧情的情感体会上去论述薇奥列塔、穆赛塔的爱情观及善良崇高的内心;其次是从对两首主要唱段的分析和矛盾交织下的声音形象的塑造及角色的戏剧张力对剧情和音乐表现的推动及丰富去论述角色的戏剧性;最后是对薇奥列塔
追求荆棘的女人——《荆棘鸟》中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卢琼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荆棘鸟》   价值取向   考琳·麦卡洛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对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探究她们不懈地追求各自的爱情和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人生的洞察与思考。首先,对作者和这部小说及荆棘和荆棘鸟的涵义作了介绍,然后对三位女性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她们寻求自我幸福与爱情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男性的价值取向对女性命运的影响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女性只有勇于追求爱,挑战命运,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
身份的识别与重构:论拜厄特早期小说女性人物的神话性塑造
作者: 梁晓冬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性塑造   身份的识别与重构   神话的借用与改写   拜厄特   女性人物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当今享有国际声望的,最富有智慧和想象力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与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因而备受评论界关注。国外对其研究已成系统化、规模化态势,而国内的研究尚未系统开展。身为女作家,拜厄特十分关注女性创作身份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她塑造了一批女艺术家形象。通过借用或改写,拜厄特将神话、童话人物特征融入对女性艺术家形象塑造中。国内学者只聚焦于拜厄特的获奖作品《占有》中神话、童话的嵌入,而对其早期作品中所出现的神话借用则了然无涉。事实上,拜厄特对神话的借用在
近30年平面广告中女性符号研究
作者: 李天瑜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设计   平面广告   符号   女性人物  
描述: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繁荣发达的今天,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渐渐彰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广告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迎来复苏的爆发期,中国商品广告从1966年在消失了10年的时间之后再次迸发而出。1979年,中国商品广告正式开始发展,中国人均广告从最开始的0.23元迅速增长到了11.3元,营业总额也从2.34亿元直接上升到了134亿元的惊人数额。当下的电视广告较之传统的一些广告媒介,拥有许多优点,例如,逼真的形象、强烈的接受能力和直接刺激消费。在这些优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用电视广告来宣传自己
< 1 2 3 ... 7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