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传统人物角色之创新
作者: 徐燕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的矛盾性   女性解放   失败  
描述: 克莱斯特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生活在18世纪末, 19世纪初, 正处于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派并存的阶段. 其作品既受古典主义的影响,又有浪漫文学的特质,但是他既不是古典作家也不是浪漫派作家,而是
传统人物角色之创新:分析克莱斯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作者: 徐燕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的矛盾性   女性解放   失败  
描述: 克莱斯特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生活在18世纪末, 19世纪初, 正处于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派并存的阶段. 其作品既受古典主义的影响,又有浪漫文学的特质,但是他既不是古典作家也不是浪漫派作家,而是
试析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由观
作者: 李良彦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成熟   自由观   失败  
描述: 独立自主的标签。 本文通过分析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由观,旨在阐释她践行自由观失败的根源。通过探究伊莎贝尔选择自由与意识自由的观点,本文阐明了她自由观中的几个矛盾。此外,本文分析了伊莎贝尔性格中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他者”:《偷盗》中女性形象之分析
作者: 杨菲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偷盗》   他者   女性形象   失败  
描述: 《偷盗》被创作于大正六年,是芥川王朝故事系列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于当时初登文坛不久的芥川来说,是一部野心之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芥川本人对于完成后的作品并不满意,为其打上了“未完成”“失败之作”的烙印
李香兰银幕形象研究(1938-1944)
作者: 汪欣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伪装   李香兰   银幕形象   “国策电影”   失败  
描述: 的报道,解析出李香兰银幕形象的构建及其体现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从银幕形象的转变看日本侵略者矛盾变化的心理,最后得出“国策电影”失败的结论。 本文第一章简述了随着日本的侵略,日本在沦陷区建立了“国策电影
冲不破的藩篱
作者: 陈玲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莱塞   觉醒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失败  
描述: 独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以及绵延的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德莱塞既深切地同情女性又对女性怀着强烈的控制情绪。这种矛盾的观念表现在他的创作中,就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有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又有具有男权意识的男性。这种矛盾在德莱塞创作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本文首先通过对德莱塞的家庭和生活经历的分析,探讨了他塑造人物形象和安排故事情节的内在原因。接着,通过对其作品中男性形象(包括父辈形象和强者形象)和女性形象(强者形象、弱者形象和反抗者形象)的分析来证明:虽然德莱塞对男权中心的传统进行过反抗,虽然在其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