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乡村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
作者:
范良虹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城市化
悬疑
-
描述:
中国是个拥有着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城市和乡村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撞、纠葛逐渐成为时代关注的命题。女性,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符号,在这两种文化长期对峙的跌宕起伏中,从独特角度叙述出城乡冲突中的人类真实的生存境遇。本文主要以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和孙惠芬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为讨论的主要对象,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并在回顾现代文学中的同类形象的基础上,对城乡冲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当下文学塑造城市化中乡村女性形象的特点。全文主要以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以毕飞宇的小说《玉
-
迟子建笔下的乡村女性世界
-
作者:
张香梅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乡村女性
女性史诗
迟子建小说
-
描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作家和乡土疏离,把目光投向繁华喧嚣的都市,书写都市职业女性,来自白山黑水间的女作家迟子建却把深情的目光投向了被都市大潮遗忘的乡村,一如既往的描写生活在偏远乡村一隅的卑微如草芥般的广大乡村女性,写出了她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及在情感世界里的辗转挣扎。纵观迟子建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对女性生活的书写迟子建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占据了很大分量,几乎每一篇作品都在有意识的书写女性生活状态和女性经验。她的作品可以说是女性史诗式的描述。或许有人认为迟子建小说中的乡村女性过于陈旧,女性
-
“她”的自塑:论孙惠芬小说中的乡村女性书写
-
作者:
张敏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孙惠芬
小说创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存在着精英化的倾向——很多女作家都以描写现代城市女性经验见长,却对当下乡村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缺乏人文关怀。60年代出生的东北女作家孙惠芬比较特殊,她自创作以来就执著而持久地凝视着乡土,并集中地将自己对乡民的审美观照投注到女
-
呼唤乡村女性的春天:评萧红小说
-
作者:
杨雪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乡村女性
萧红小说
女性文学
-
描述:
呼唤乡村女性的春天:评萧红小说
-
五四时代到1940年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中乡村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邵永杰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雄化
乡村女性
历史语境
人的发现
现代女作家
-
描述:
五四时期勃兴的女性解放思潮给现代女作家提供了一个创作平台,她们进行的小说创作成为现代文学领域的一个亮点。从五四年代到1940年代,女作家小说中描写了很多乡村女性形象,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命运。这种自觉地描绘与书写,既反映了现代文明与旧伦理碰撞下乡村女性的不同命运,又潜藏着创作者对这一时期历史还原的自觉,并最终指向中国女性从“人”的发现到女性“雄化”追求的嬗变。本文以中国现代女作家小说中的乡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从五四时代到1940年代女作家追求从“人”的发现到女性“雄化”的嬗变。在正文的写作中,首先分析
-
中国当代乡村女性生存境况的艺术写照——谈孙惠芬小说
-
作者:
马玉梅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女性
生存境况
孙惠芬
人文精神
审美价值
-
描述:
孙惠芬从80年代开始从事乡土书写,坚守至今,她用温婉而质朴的语言塑造了一代代生活在辽南大地的乡村女性,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这批辽南乡村女性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嬗变历程,在乡土文学日益凋敝的今天,为乡土文学添上生动的一笔。本文以孙惠芬笔下的几代乡村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对小说中乡村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梳理归类,探究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并对孙惠芬创作审美分析,进一步探讨孙惠芬创作这批乡村女性的文学文化价值与写作缺陷。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第一、梳理归类孙惠芬笔下乡村女性的生
-
母性精神的扬弃: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研究
-
作者:
王爱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精神
乡村女性
生存状态
扬弃
30年代小说
-
描述:
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即意味着关注历史、妇女史、文学史以及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真实与否。但是,30年代小说里整体的乡村女性生存状态,很少为研究妇女历史、文学史、女性文学史的学人所注意并提及。选择30年代小说里乡村女性群像作整体梳理与研究,对于“史”的真诚抒写与还原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笔者归纳出了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主要范型:饥饿胁迫、性格异变、爱情缺位、弱质强神、革命壮举。然后发现,这五种范型之所以能够于文本中共时展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与创作主体的性格、气质、心理、文化中所潜在的母性精神有关,于是挖
-
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姜淑娟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女性
90年代小说
女性形象塑造
城乡文化冲突
创作主体
价值观
-
描述:
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