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创作
作者: 王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到灯塔去》   女权主义思想   《一间自己的屋子》   双性同体  
描述: 女权主义思想是在女权运动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女权主义思想历来以抨击经典和权威著称。西方理论界对它颠覆父权文化和传统的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模式,消除男性中心的文化主张司空见惯。它以文学文本和女性文学为其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了西方文化传统的实践;以女性经验和女性对生活的反映为基础,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和重建女性自我意识,恢复女性的社会地位,赞扬女性对社会文化做出的贡献。通过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内容题材、艺术类型、话语方式、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的重新阐释和解读,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假设,建构了自己的批评理论体系。并且它从妇
论《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论和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 曹秀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拉姆齐夫人   小说主题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   双性同体论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上个世纪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式女作家。她的经典小说《到灯塔去》是为了纪念已故的父亲母亲而创作的一部家庭回忆录式小说。本论文试图从“双性同体论”和“女权主义”的视角来探讨这部小说。 双性同体论是伍尔夫在其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即,两性之间的合作是最完美的;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脑子应该保持半雌半雄状态,才富有创造性。双性同体论的观点多被评论家们应用于研究伍尔夫以阴阳转换为主题的小说《奥兰多》。本文则将这一观点用于探讨《到灯塔去》中的两位女性人物拉姆齐夫人和莉莉。通过具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沉默法及其在《到灯塔去》中的运用
作者: 李嵩岳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沉默   表现意义   内心真实   读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实验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理论和写作技巧。她那充满哲理、深邃多样的主题,别具匠心的选词和标点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和意象,诗化而引人联想的语言,富有韵律感的表达形式,不仅使其作品中的人物,尤其女性人物,以崭新的、智慧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从主题意境和语言结构上为读者创造出一个积极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为分析文本,解读其沉默叙述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和意义。沉默往往被人们消极地看成某种行为(比如语言)或能力
穿越性别壁垒的写作: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
作者: 孟玲玲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到灯塔去》   《奥兰多》   弗吉尼亚•   女性写作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而且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之一。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她的整个文学作品中。西方学者对伍尔夫研究一直如火如荼,时至今日,女性主义依然是伍尔夫研究的主要派别,长期以来对她的“双性同体”理论研究仍然褒贬不一。本论文系统深入地探讨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观与“双性同体”思想。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和当代性别理论研究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通过文本分析她的代表小说《奥兰多》和《到灯塔去》,揭示伍
新女性与完美女性:《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曾妍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完美女性   超越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其文中所体现的先进观念独树一帜。一方面,她向文学界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小说风格。她的意识流小说在世纪之交的世界文学吹起一股清新之风,并为后来的作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另一方面,她极度关注女性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表达其女性观。在她的作品中,伍尔夫深入挖掘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来达到改善女性生活状况的目的。《到灯塔去》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国内外研究女性文学学者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到灯
镜与空
作者: 李英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布卢姆斯伯里   现代主义   爱·默·福斯特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霍华德庄园》  
描述: 尽管爱·默·福斯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属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化圈的著名作家,但在英国文学研究中鲜有人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风格与主题上乍看上去迥然相异。本文的作者正是着眼于两者的差异与差异中蕴含的意味,对两者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与《到灯塔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将他们置于包括哲学、美学与文学流变的文化历史空间之中,比较两者在文学手法与思想意识上的异同。比较结果不仅说明具有鲜明女性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文学不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并凸现出当男性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陷入空洞绝望的现代主义之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