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论后新时期的“个人化”写作
作者: 熊忠武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解放   后新时期   边缘化   个人化写作   群体意识  
描述: 文学的后新时期,一个明显而触目的变化是"共同性"现象的消失和"个人化"趋向的出现。个人化写作不仅包括个人化女性文学,也包括"新生代"小说和"后新诗潮",甚至还包括"知识份子写作"。出现个人化写作趋向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经济价值的一元化造成文学创作的边缘化,另一重要原因是老一代作家的"被边缘化"和灵魂的裂变,尤其是"新生代"的出现。由于群体意识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主流意识,个体的人的价值向来被忽视,因此张扬个性解放、强调个体的人的价值的个人化写作是有文学史的意义的。
浅谈港台文学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 邱碧波   来源: 商业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人文情怀   香港台湾文学  
描述: 香港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一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她一直和中华文化相通未因殖民统治而离开过。她有着特殊的人文情怀,诠释一个民族特有的气息。而对于台湾文学也有无尽的源头,她是在新文学运动推动下发展的。时代的不一样缔造不一样的文人,香港文学受"五四"新文学的熏陶,文人处在这么一个时代面对香港的现实生活,民情风俗的了解与体会创作出属于他们的风格,透出对生活的感受并且有着浓烈的地方色彩。台湾文学经历着风雨的时代,出现一批别具一格的崭新型态,有怀乡文学、乡土文学、女性文学不一样的情怀
喻说的再发现——拉康、莱考夫/约翰逊和新喻说理论对诗学的启示
作者: 童明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话主体   欲望   换喻   隐喻   认知语言学   喻说性概念   诗学   拉康心理分析  
描述: 近几十年来,喻说在多个学科被重新发现,形成鲜明理念。当代西方的喻说理论,重视喻说和思想的联系,改变了柏拉图以降对真理、思想、主体和历史的传统看法,也引起包括诗学在内的文学理论的一些变化。对文学理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拉康的心理分析说。本文采取跨学科的方法,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喻说论入手,进而深入拉康的一个文本,讨论隐喻、换喻在文化体系表意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与欲望之间的张力。文章还例举了若干和诗学有关的实例,并扼要分析卡夫卡、福克纳和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形式的内容,以说明喻说再发现对诗学的启示。
圣诞新年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80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日前,国内知名女性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jjwxc,net)在新年前夕,特别推出了圣诞新年跨年活动,不同于以往,本次活动将分为两类活动,一类为常规性活动,一类为特典活动,让晋江读者感受熟悉亲切的同时,又不乏新颖趣味的惊喜。 据悉,在本次跨年活动中,将会包含充值活动、你秀照片我送礼、好书大家齐推荐等常规活动,譬如在“好书大家齐推荐”活动中,将邀请读者留言推荐201 0年看过的好书,可说是特别版的评论频道;在“你秀照片我送礼”活动中,则邀请读者们秀出自己与晋江书籍、周边、礼品的合照。
文化无国界: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作者: 周国平   来源: 首席ELITE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八一年进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至今。著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王小慧】旅德摄影艺术家,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艺术展,屡屡获奖。出版四十余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自传《我的视觉日记》,获“冰心奖”、“全国女性文学奖”和“上海优秀图书奖”。 最好的文化是无国籍的。从空间来说,好的艺术应该能贯通东方和西方,从时间来说,艺术家的个体创作与历史传统之间也应该有一种连贯性。我自己感到,我的哲学思考是离不
五蘊皆空的人生
作者: 王小慧   来源: 首席ELITE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王小慧】旅德摄影艺术家,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艺术展,屡屡获奖。出版四十余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自传《我的视觉日记》,获“冰心奖”、“全国女性文学奖”和“上海优秀图书奖”。 我一直怀着对父母的愧疚之心,因为我十九岁就离开了家乡,先去了上海,又去了德国。这么多年,一直很少回家,每次都来去匆匆。每次离别我都会紧紧地拥抱着妈妈,依依不舍。 我的一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一般摄影家只是把照相机当做工具,一种创作的手段,对我而言照相机好像是自己的感觉器官,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摄影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本能需求,好像渴了要喝水,困了
左宗棠打擂娶妻
作者: 王纪卿   来源: 感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春天,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湘潭县有个周姓大户,正在为大小姐征婚。大家看好左宗棠的实力,鼓动他去应征打擂。 周家大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宅院的大门口竖了一块青石碑,据说乃皇帝钦赐,凡路过此处的文官武将,见了都得落轿下马,叩首而拜。显见这家人是官宦的后代,只因老爷们已经去世,才显得有些落寞。 左宗棠听着好友们的描述,纳闷道:“大户人家的黄花闺女,且不论才貌如何,单是陪嫁的银两之丰,就令人垂涎。这周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湘潭名媛了,为何要开门招婿?难道嫁不出去吗?” 欧阳兆熊说:“季高
须眉(中篇小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周瑄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长篇小说《人丁》、《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有中短篇小说《失语》、《通道》、《关系》、《曼琴的四月》、《隐藏的力量》等发表和转载。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一 早上八点多,齐斯林走出家门,打他今天的第五个电话。第五个电话刚挂掉,便看到在他刚才通话的时候又有两个打进来,他一个个回过去。天南地北天上人间应付完,已经走到他的公司所在的那座大楼前。他在心里说,这个电话必须打,这件事必须今天办。 “
从画面飘落的意象之美
作者: 王小慧   来源: 首席ELITE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王小慧】旅德摄影艺术家,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艺术展,屡屡获奖。出版四十余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自传《我的视觉日记》,获“冰心奖”、“全国女性文学奖”和“上海优秀图书奖”。 赋予感受以形式 每个人都有那种奇妙的瞬时的感觉,可是大部分人抓不住,日常琐屑生活的潮流把他们冲向前去了,他们来不及、顾不上去回味和体验。有些人抓住了,但不能赋予形式,表达不出来。只有少数人既能抓住,又能赋予形式。 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因而也是容易的。最困难的是赋予自己的感受以适当的形式。天才与—般聪明人的区别就在于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
十面琵琶(组诗)
作者: 胡茗茗   来源: 诗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兰亭   风沙   爱情   上帝   文字   城市   山顶   琵琶   蚂蚁  
描述: 胡茗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台湾第四届“叶红诗歌奖”首奖。 创作谈:我从没爱上过诗歌,而它已是我间断的自然分泌;我从没爱上过这世界,而它竞给予我那么多,那么多……山涧落花、僧庐听雨、石上清泉、笔下风沙……我时常感到自己能够幻变,腾挪于无形。小到成为蚂蚁背上的一粒草籽,深到地心里沸腾的溶浆,高到俯瞰众生的悲悯,而身后,无论走多远的路,甚至十年之久与分行文体隔绝,总有一堵可以倚靠的墙一路跟随,那还是诗。于
< 1 2 3 ... 2923 2924 2925 ... 2928 2929 29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