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摆脱肤色情结的樊笼
作者: 王昌芹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肤色情结   形象   黑人女性  
描述: 玛雅·安吉罗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系列自传体小说,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品。本文从“肤色情结”入手,探讨了在“肤色情结”影响下处于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分析了玛雅·安吉罗自传体小说中摆脱“肤色情结”樊笼的黑人女性形象。
隐忍与抗争——解读《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的声音
作者: 佘艺玲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音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所罗门之歌》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组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莫里森透析她们的声音,描写她们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压抑和愤懑、隐忍与抗争,让读者看到黑人妇女为改变生活和命运而作的种种努力。
自我与民族文化的坚守者
作者: 王琳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   自我   黑人女性  
描述: 洛兰·汉斯贝里在其代表作<阳光下的葡萄干>一剧中成功塑造了贝尼莎这一个性鲜明,不屈从于主流文化的黑人女性形象.尽管面对来自种族、性别以及阶级等各方面的压迫,她却敢于抵抗支配文化强加于其的种种准则,认同民族文化,进而确立黑人身份.作者以贝尼莎为传声筒,成功解构了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霸权话语,消解了父权制的二元对立.
从《日常家用》中梅格的性格变化透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作者: 王辰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描述: 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的短篇小说《日常家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梅格,从人物的失声到人物意识的凸显,进而到人物性格的凸现,逐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命运在她们掌握之中——《她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作者: 曲肖玉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黑人女性   婚姻   求索  
描述: 在不断的放弃和重新选择之中,珍妮实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同时她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赫斯顿在她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刻画了同当时的抗议文学全然有别的另外一群黑人女性形象,她们抛弃了压迫在黑人女性身上的旧枷锁,建立起全新的形象和人格。
红玫瑰花的绽放——《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的解放
作者: 王滢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解放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美的标准―析“所罗门之歌”所表现的黑人女性
作者: 邢怡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的标准   独立   黑人女性  
描述: 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不仅描绘了主人公奶娃追寻自我的历程,而且也探索了主流社会的审美观对黑人女性的影响。本文聚焦并分析了小说中主要的两位女性形象―派拉特和哈加尔。通过表现两人的对立,本文指出只有重新审视资产阶级社会的审美观并坚持自己的文化价值观,黑人妇女才能获得解放和独立,真正展示并诠释黑人女性的美。
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论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刘在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救   黑人女性   困惑  
描述: 在托妮·莫里森笔下 ,美国黑人女性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 ,她们不再附属于白人 ,也不再附属于黑人男性 ,面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 ,她们也有痛苦和迷茫 ,用她们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文中探讨了造成她们这种状况的原因 ,并指出了她们采取的反抗措施的得与失 ,只有通过自救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
作者: 佘军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宠儿》   主体意识   莫里森  
描述: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
作者: 葛海燕   来源: 小说评论(学术综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黑人传统文化  
描述: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沃克和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着力在作品中颠覆白人及黑人男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刻画的黑人女性的刻板形象。沃克在《紫颜色》中刻画了西丽这一女性形象,表现了她在黑人传统文化的支撑下如何从一只有自卑情结的丑小鸭成长为在经济与感情上都坚强独立的白天鹅。
< 1 2 3 ... 6 7 8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