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黑人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简析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成长
-
作者:
陈牧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黑人女性形象
男性意识
-
描述:
美国的黑人文学在20世纪有了重大的发展。尤其是从60年代起,随着一些黑人女性作家的不断崛起以及她们作品的迭出。她们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她们的不断努力下,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才开始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
追寻:对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人物分析
-
作者:
陈恋
来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追寻
黑人女性形象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本文分析了美国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形象,迪伊接受过高等教育,如今"衣锦还乡",来看望仍旧生活在偏僻乡村的母亲和妹妹玛吉,三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探讨了美国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
赫斯顿与沃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对“母”与“女”——兼谈美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
-
作者:
刘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黑人女性形象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堪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先驱。她是第一位以黑人妇女为主人公 ,并以表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争取解放为主题的黑人女作家 ,为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建立了框架。艾丽斯·沃克积极地继承并发展了赫斯顿留下的黑人女性文学遗产。对佐拉·尼尔·赫斯顿与艾丽斯·沃克———这对横跨半个世纪的“母”与“女”———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展示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的轨迹
-
珀尔·克里奇戏剧创作的艺术性
-
作者:
白锡汉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在场
黑人女性主体性
黑人女性主义
表现手法
黑人女性形象
-
描述:
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性剧作家珀尔·克里奇的戏剧充分体现了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她对黑人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在场的黑人男性角色的创设、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她戏剧创作的艺术性。
-
夹缝中求生
-
作者:
梁志健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歧视
善与恶
黑人女性形象
美与丑
爱与恨
生与死
-
描述:
文章探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黑人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关注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性别、文化的歧视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揭示了她们追寻自我及生存意义、追求平等幸福的两难困境及其根源。
-
从《紫色》看沃克对新型黑人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褚慧敏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性别歧视
沃克
华盛顿
《紫色》
黑人女性形象
种族歧视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的处境十分特殊,带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镣铐,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作为一个"妇女主义"者即黑人女性主义者,沃克一生都在致力于探讨黑人女性的命运和前途问题,玛丽·海伦·华盛顿说她是"为了捍卫一个事业或一种立场而写作."在<紫色>中沃克真实地揭露了黑人女性的悲惨境遇,更可贵的是,沃克并没有停留在仅仅反映传统黑人女性的苦难和不幸这一层面,而是致力于为她们寻求一条解救的光明之道.
-
美妙人生:为何说《珍爱》是黑人电影期待已久的一部作品文
-
作者:
韦斯利·莫里斯
于帆
来源:
世界电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黑人女性形象
《死囚之舞》
《猫女》
期待
制片公司
作品
人生
-
描述:
很难说从何时起黑人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绝迹了。或许是在2002年,哈莉·贝瑞凭借《死囚之舞》(Monster’s Ball)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接着就去演了《猫女》(Catwoman)之后吧。我无法假装自己理解制片公司决策者(或是观众)的考虑,不过我知道人们有多大把握推断出,如果没人愿看身穿紧身衣的哈莉·贝瑞打击犯罪,那么他们可能也不会愿意在银幕上见到加布里埃尔·尤尼恩、凯丽·华盛顿、佐伊·索尔达娜、维奥拉·戴维斯或是詹妮弗·哈德森等黑人女星。
-
曾为美国第一夫人画肖像
-
作者:
暂无
来源:
消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绘画
女性意识
肖像
黑人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第一夫人
托马斯
-
描述:
在当今国际艺坛上,谈起女性意识在绘画中形象的塑造,非裔美籍女画家麦珂琳·托马斯格外引人关注,其作品中的美国黑人女性形象,具有现代女性追求坦诚、真实和时尚的外貌,冲破了传统描写女性绘画模式的束缚。
-
淡化肤色意识,强化黑人种族意识:评《他们眼望上苍》中人物塑造的意义
-
作者:
雷华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族意识
意义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形象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传统文化
人物塑造
黑人文化
-
描述:
引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该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纽约市的哈莱姆区,在美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又称新黑人运动。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左拉·尼尔·赫斯顿。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七苍》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著作。本文认为珍妮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还通过珍妮的形象反映了弘扬黑人传统文化,重建黑人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曾艳钰
来源:
福建外语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黑人作家
赫斯顿
《最蓝的眼睛》
黑人女性形象
黑白混血儿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她们的眼睛望着上帝》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在整个美国文学中,黑人文学可以说是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由于黑人长期被剥夺或限制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的权利,因此黑人文学起步很晚,可以说,整个美国黑人文学是在现代文学时期走完其它民族几百年所经历的发展历史的。罗杰·罗森布拉特在其《美国黑人小说研究》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