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道家文化与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建构
作者: 石杰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家文化   水意象   意象建构   道教   贾平凹   原始道家   《白夜》   贾平凹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贾平凹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费秉勋先生在其研究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专著《贾平凹论》中的一段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1980年以后,贾平凹对宇宙人生的苦思冥想空前沉静、深入,“结果,他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混沌感受中,感性地、融合性地接受了中国...
新时期文学中的四类女性形象与男权意识
作者: 李永建   来源: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男主人公   女作家   新时期文学   贾平凹   社会地位   男权意识   死亡诗   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描述: 新时期文学中的四类女性形象与男权意识
夏娃还未觉醒——我看贾平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
作者: 张芸   来源: 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矛盾心理   现代意识   文学世界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儒家伦理   贾平凹   女性形象塑造   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  
描述: 拜伦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拜伦之心态可谓绝妙而精辟地概括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既不能缺少女性形象塑造,又如何去塑造女性形象的问题.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显而易见地存在这种矛盾心理.贾平凹,这个朴拙的陕西汉子自在文坛上刮起一股商州文学的旋风之后,其文学成就
论贾平凹作品的女性崇拜倾向
作者: 高丽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文学作品   男权社会   女性崇拜   贾平凹   女性形象塑造   传统女性   女神崇拜   现代女性   《高老庄》  
描述: 贾平凹一直依循自我认定的创作原则来实践写作。他的小说既好读又耐读。好读的原因是作家坚持着自己独特的为文风格 ,不刻意追求结构创新和语言陌生效果 ,而是在平实的叙述中凸现文字的张力与韧劲 ,于踏实稳重的结构框架中 ,搭建故事与情节。耐读是缘自作家深厚的艺术底蕴 ,他能在独特的言语操作里显现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与透视、对人生意义的彻底感悟和新鲜解读。进入作家创作视野的物象异常丰富 ,远山、静水、雅月、闲石等众多的自然景致 ,以及芸芸众生的平凡生存之景 ,都成为作家创作选取的内容。而其中像月亮、女子和水等带有明
活在文字中的《库麦荣》
作者: 黄翠兰   翟雅丽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纸艺术   子午岭   王顺山   贾平凹   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   传统女性   现代女性   民间文化   小说  
描述: 有学者曾指出 :“女性的生存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这种观点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正因为如此 ,自上个世纪 80年代至今 ,人们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探讨着女性生存的话题。作家们也乐此不疲 ,在创作中不断地打造女性题材的天空 ,创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贾平凹就是这些作家中的佼佼者。自 2 0世纪 70年代出道以来 ,这位以擅长描写女性形象而著称的作家 ,以其结构与诗意方面“孙犁式”的神采与风骨 ,成功地塑造了许多青年女子的形象。在 2 0 0 2年第 10期《人民文学》上 ,贾平凹推出
关于《废都》的对话
作者: 张卫民   周斯伍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金瓶梅》   王朔   《白鹿原》   《废都》   贾平凹   性爱描写   西京   女性形象   中国小说  
描述: 关于《废都》的对话□张卫民,周斯伍《废都》一炮走红,毁誉参半迄今正版伪版发行百万册文学价值所使?性爱描写所使?周斯伍:《废都》的走俏是文学界近几年罕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文学失去了所谓的轰动效应后,一本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可以说到了街谈巷议的地步,实在出入意料。好多平时不读小说的朋友也谈开了《废都》。张卫民:我觉得这不算新鲜,过去几年王朔不也走红了吗?再说《废都》的广告做得不错,小说未出之前,有关稿酬的议论已经沸沸扬扬,一本价值100万元的小说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理性意识与文化超越:谈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沈光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文化超越   小说创作   贾平凹   自觉意识   女性形象塑造   理性意识   传统美德   伦理秩序   传统文化  
描述: 当贾平凹热情地把商州文化引进他的文学世界的时候,当古老文化中律动着现代意识和改革观念的时候,贾平凹似乎在整体的错位逆转中有意保持某种局部的稳定性。尽管这种表面上的稳定隐含着深层的断裂变形,但也掩饰不住作者对这种稳定局面的留恋与兴趣。如果我们稍微浏览一下贾平凹一系列
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贾平凹创作深层魅力新探
作者: 阎建滨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层文化   月亮意象   女性符号   贾平凹   创作   自然符号   女神崇拜   作品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引言贾平凹是新时期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在创作量与被评论量上均达到上百万字的作家之一。他究竟凭什么诱人的魅力赢得了自身在中国新时期作家群中的生存地位?并如此地受到评论界的青睐呢? 本文通过考察贾平凹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两个符号——月亮符号与女性符号,发现贾平凹不仅是一位月亮崇拜者,而且还是一位女神崇拜者。月亮与女性不仅在其笔下受到
贾平凹性爱小说的心理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狗》   性爱小说   心理倾向   性爱心理   民间故事   心理分析   白水素女   《废都》   贾平凹   女性形象  
描述: 贾平凹性爱小说的心理分析皇甫风平80年代中期,《浮躁》的成功,使贾平凹俨然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90年代他又因《废都》中的对两性关系的肆无忌惮的描写引起巨大争议。现在,《废都》热过去了,但是围绕着作者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本文愿意沿着《废都》中两性关系的描...
论贾平凹的女性意识
作者: 钦键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之蝶   男性中心意识   女性崇拜   女性意识   《废都》   贾平凹   自卑心理   《浮躁》   城市文明   女性形象  
描述: 论贾平凹的女性意识钦键长篇小说《废都》的问世标志着贾平凹小说创作尤其是他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一个明显变化。在《废都》之前,贾平凹的作品曾奉献出众多的鲜活可人的女性形象,应该说,这些女性形象基本上属于商州系列。在这个商州女性王国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那些具有母...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