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话语权力】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失声的女性——论《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
-
作者:
黄秀国
来源: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权力
美人鱼
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
《海的女儿》是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的著名童话作品。它或者被解读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或者是对于人类的灵魂的赞美和热爱。但是美人鱼实际上是作为一个被迫失去声音,被剥夺了话语权力的女性形象出现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话语分析和女性批评的角度略作浅析。
-
争夺一席话语之地:浅谈女性主义文学现状
-
作者:
王娟娟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话语权力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下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在文学中有了她们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由于许多女性去努力构建女性文学,由此出现了身体写作。它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以争夺话语权力,但它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反而又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这一现状需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认真地思考。
-
重构自我与历史:1995年以后中国女性主义写作的诗学贡献―论《无字》、《长恨歌》、《妇女闲聊录》
-
作者:
荒林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实践
重构
话语权力
诗学策略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张洁、王安忆和林白的小说《无字》、《长恨歌》和《妇女闲聊录》,指出这三部长篇小说虽然述写了三个不同地域的三种以上不同的历史,却采取了共同的本土女性主义诗学策略:其一是女性主人公在复杂经验中痛苦而坚定不移的成长过程;其二是对于地域历史文化深入细致的表达,将人物语言个性根植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之中。由于成长本身的个体性和不可重复性,同时也由于历史地理和语言环境的不可置换性,三部小说女性人物的自我发现、自我认知和理性建构,回避了西方女性主义概念图解,建立起自身写作话语的逻辑,从而呈现了本土女性主义表
-
书写的欲望--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化与女性话语权力
-
作者:
孙周年
肖向东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话语权力
双性建构
女性书写
女性文化
-
描述:
本文在 2 0世纪的文学背景下 ,系统梳理了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 ,指出女性书写是一个男性无法进入而又实际存在的生命空间 ,这一世界相对于男性是“盲区”,女性写作便在这“盲区”中生长、发展 ,形成潮流 ,目的是颠覆男权文化的霸权地位 ,为自己争取话语权力
-
从女性形象解读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主义困境
-
作者:
程晨
宗戎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话语权力
困境
解读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电视剧
-
描述:
近年来,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新态势。顺着这一风向标,律政剧、犯罪剧、医疗剧等其他类型剧也逐渐从个性、职业、阶层、种族等各个维度关注了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话语权力以及女性主义理念的诠释正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与重构。
-
泛谈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女性
-
作者:
董春琪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泛谈
日本妇女
话语权力
传教士
林语堂
个性特征
日本女性
人眼
中国人印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泛谈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女性
-
走近徐坤
-
作者:
徐小斌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
女性意识
话语权力
突围表演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徐坤
徐小斌
中日女性
-
描述:
走近徐坤徐小斌1头一回从一位老编辑口中听到徐坤这个名宇,心里不禁一动。忽想起友人曾玩笑:“你这名字起得也太不怎么样了,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个男的呢,耽误多大事儿。”又见张爱玲散文中有张氏自嘲“爱玲”二字“恶俗”一节,不免联想自己的名字,虽说不上“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