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记电影 传奇人生
作者: 周梦雅   徐悦   李忆南   来源: 东方电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电影节   导演   演绎   影片   传记   好莱坞   真人真事   昂山素季   女性  
描述: 如果仔细去梳理历届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大家很快就会发现:奥斯卡偏爱传记片,特别是女性传记片。几乎每届金像奖都会有一两部传记片捧得"小金人",今年3月初刚刚揭晓的第86届奥斯卡也不例外,传记片《为奴十二年》一举夺得"最佳影片"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看来,名人传记片真的是好莱坞的香饽饽。
张延:把做母亲的感受融进角色
作者: 高桥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感受   饰演   母亲   风雨   婚姻   电视观众   张延   男人   女性人物  
描述: 张延再次走进观众的视线,为观众带来《金婚风雨情》《决战黎明》《我的三个母亲》中三个迥然不同的女性人物。对于那些为当年热播剧《粉红女郎》痴迷的电视观众,"男人婆"张延几年前的淡出演艺圈最让人惋惜。虽然比不上"结婚狂"刘若英、"万人迷"陈好顺风顺水,作品不断的风光,张延这几年的"淡出"也有让人羡慕的原因,她相夫教女,品味着另一种人生幸福。
宋佳:片场就是我的战场
作者: 耿耀   来源: 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艺术表演   爱岗敬业   工作人员   女演员   电视艺术   传记   萧红   电视剧   战场  
描述: 宋佳是上海电视节的新科"视后"。在第十八届上海电视节中,她凭借《悬崖》获"最佳电视剧女演员奖"和第九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艺术表演女演员奖",她的演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今年3月8日,宋佳主演的女性传记电影《萧红》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被评为爱岗敬业的娱乐圈劳模,宋佳毫不谦虚,欣然接受:"我是一个演员,我的战场就是片场。"
戏曲角色取名的“戏味”
作者: 冒国华   来源: 初中生优秀作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传统戏曲   宋杂剧   人物性格   宋元南戏   扮演   青壮年   人物年龄   剧种   女性人物  
描述: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丑是一台戏的四大梁柱。从宋元南戏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几行角色。人们认为,这四个名称是借助反喻而成的,戏味颇浓。
“插足者”的心理隐私
作者: 贞明   来源: 祝您健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现代社会   演绎   罪恶感   身分   爱情故事   模样   家庭   化名   女性人物  
描述: 偏房侧室是中国旧式家庭里常见的女性人物,经常一副愁苦的模样,扮演着委屈哀怜的角色,纵使颇得一家之主的欢爱,却也总有种种难言的无奈。今天,偏房侧室早已是国法不容,但类似者却以插足者、情妇、小蜜等身分悄悄走进现代社会,或明或暗、或悲或哀地演绎着一个个畸形的爱情故事。
赚钱是为了按照自己的意思生活
作者: 刘忆如   来源: 东西南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生活   个性特质   讲师   自我学习   女性学   照顾   扮演   救援   家人  
描述: 用足够的智慧,找到自己的位置。女性总是扮演着关怀别人的角色,女性拥有不同于男性的个性特质:敏感、温柔、体贴、不怕放下身段、韧性坚强等等,这些特质可以强化为成功的本质,但是,你并不需要把这些特质一股脑儿地全部拿来关注别人,却忘了最重要的自己。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应该完成的心灵使
女性主义文学角色的解构与重建
作者: 艾晓明   来源: 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解构   角色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者   身分认同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性别研究  
描述: 1996年3月13日至16日,在香港由岭南学院中文系、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中心主办了"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有19人提交了论文,所探讨的内容主要有下述三方面。1 从理论层面探讨性别意识与女性
走向善治:中国公民社会的角色——郝秋笛教授访谈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内容   公民社会   发展问题   社会组织   中国公民   访谈录   角色   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中心   副教授   善治   妇女组织   工会  
描述: 郝秋笛(JudeHowell)教授是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特别是妇女组织和工会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而公民社会的发展也是本刊关注的重要论题。最近,国家行政学院褚松燕副教授借访英机会就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问题对郝教授进行了访谈,以下是访谈内容。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