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简·奥斯丁】搜索到相关结果 72 条
-
论小说《爱玛》中的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与威斯顿太太的相似性
-
作者:
安琦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爱玛》
相似性
次要人物
-
描述: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小说《爱玛》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别是对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和威斯顿太太细致入微地描写,更是体现了奥斯丁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本文试从对次要人物简.菲尔费克斯与威斯顿太太相似性的分析来感受奥斯丁对人物的塑造能力和对人性切实精准的刻画。
-
同是天涯沦落人——伊丽莎白与夏绿蒂形象比较谈
-
作者:
王晨爽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夏绿蒂
-
描述: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广为大家所喜爱的女主人公,而夏绿蒂则是遭到众人非 议的次要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找出了两者在身世、家 庭、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观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也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同的婚姻选择和 不同的命运发展转变的社会根源。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爱玛》
-
作者:
王丽
朱传莲
来源:
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简·奥斯丁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简·奥斯丁作为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家的先驱,她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及18世纪以后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判中的男性统治中的父权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伦理道德来解读《爱玛》。
-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爱情婚姻观
-
作者:
阮芳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爱情婚姻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作为在英国文坛女性文学的开创者,简·奥斯丁创作了6部流芳百世的经典小说,极大推动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简·奥斯丁的作品多以书写女性的婚姻观为内容,描绘了18世纪英国社会基于门第等级、利益交换、纯粹
-
张爱玲与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对比
-
作者:
金宁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
描述:
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两位女性作家在世界女性文学中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两位女性作家处于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年代,但是她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则以简·奥斯丁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为依据,对两位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做出了对比。
-
从《诺桑觉寺》看简奥斯汀写作特色
-
作者:
杜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简·奥斯丁
《诺桑觉寺》
-
描述:
奥斯丁的第一部成熟小说《诺桑觉寺》,其具有众多成熟之处,如现实主义,内容、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女性文学等,因此,《诺桑觉寺》在19世纪的英国小说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
谈《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体意识
-
作者:
张晓晋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主体意识
女性
-
描述:
《傲慢与偏见》高扬了在现实生活及文学创作中备受压抑和漠视的女权,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简·奥斯丁摒弃了男性写作方式,确立女性作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与言说主体的地位;她宣扬进步婚姻观,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
论奥斯汀的女性自我意识
-
作者:
别尽秋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
描述:
奥斯汀作为优秀的英国女性作家,创造出一系列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作为英国女性文学的传承之一,奥斯汀在其作品中展露了她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奥斯汀的生活背景,金钱观念,婚恋观念,男女平等等几个角度来分析她的女性意识。
-
从女性视角浅析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
作者:
黄婷婷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女性视角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
描述: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女性的生活和婚姻,成功塑造了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作者简.奥斯丁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性,为女性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简·奥斯丁与乔治·艾略特小说思想之比较
-
作者:
黄如敏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女性小说
简·奥斯丁
乔治·艾略特
思想
-
描述:
中体现出的妇女观、社会观和道德观明显带有18世纪的传统思想特征,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则以宏大的历史目光和开阔的思想视野,对社会与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更加细腻地展示了19世纪女性的内在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