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亨利·詹姆斯的男权思想
作者: 王玲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操控   男权思想  
描述: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作者亨利·詹姆斯站在女性的立场观照了伊莎贝拉的悲剧婚姻和命运,但由于受他本人的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创作上很难走出男权意识的藩篱。亨利·詹姆斯对伊莎贝拉悲剧命运的安排、伊莎贝拉独立形象的解构这两方面暴露了隐藏在文本后面的他将女性视为艺术品观赏的男权思想,和按男性的意愿对女性形象的随意操控以及男性文学中对妇女的本文骚扰。
试析西方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赵治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思想  
描述: 在西方文学领域,男性作家一直把女性塑造为天使、淑女或恶魔的形象,他们以自身的男权思想掩盖了女性本身的性别特征和社会特征,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自女权运动以来涌现的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则站在女性的角度书写女性题材小说,试图推翻这种传统的男权社会及其制度,争取自由和平等。通过对男女两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希望消除文学上的霸权思想,谋求两性的和谐。
简析薇拉·凯瑟对女性人物的双重态度
作者: 李文华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态度   男权思想   薇拉·凯瑟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通过对著名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两部小说<波西米亚女郎>和<一个迷途的女人>的对比解读,简要分析了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且提出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双重态度,即:主张女性应该具有理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但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人物的一生还是应当以好男人为其人生支撑的男权思想倾向.
谁杀死了耶洗别
作者: 付春光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洗别   亚哈   圣经   男权思想  
描述: 耶洗别是圣经《旧约》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之一。由于她“罪恶深重”,她的名字早已在西方社会成为“狠毒邪恶”的代名词。然而,虽然圣经是西方宗教文学的权威,其中却无处不留有男权思想的痕迹。本文将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耶洗别的死亡,从而给出一个不同于男性社会所描述的女性形象。
男权思想所左右的时尚女性:透过大众媒体看当今中国的性别平等状况
作者: 邓平胜   王萍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尚女性   男权思想   性别平等  
描述: 当今中国的大众媒体中随处可见时尚女性的形象,但是分析这些形象,人们会发现这些时尚女性其实仍为男性思想所左右,其形象仍反映出女性在中国的不平等地位。
再读水生嫂―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水生嫂的形象
作者: 陈可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女性意识   男权思想   女性形象  
描述: 再读水生嫂―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水生嫂的形象
浅析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形象
作者: 林远者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男权思想   老舍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一方面表现出时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叙述者背后的"他"与"她"——《帕梅拉》与《亚当·贝德》性别意识比较
作者: 阳雯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者   双声话语   男权思想   女性主义  
描述: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
一曲青春的悲歌: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叶蔚林短篇小说《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作者: 郑毅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组织干预   男权思想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   封建迷信  
描述: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偏远山村中五个要好的女子因为害怕婚姻生活而相约自杀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五个女子的悲剧命运主要由当时山村中盛行的男权思想造成。面对男权势力的压迫,女子们曾经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反抗过,但是因为自身的懦弱放弃了斗争,因为无知而转而向封建迷信思想中寻求安慰。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政府或者其他妇女组织对她们施以援手,那么女子们也许会改变想法,悲剧不会发生。
几多如花美眷,只因满腔寄望:析《聊斋志异》中众多异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作者: 李晓航   来源: 中国文房四宝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生活经历   蒲松龄   男权思想   女性形象  
描述: 蒲松龄在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塑造出的众多由花妖狐怪变化而来的异类女性形象,她们才、情、色兼备,是男性幻想中的完美女人。这些异类女性形象的出现与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有关,与他封建下层文人的身份和清贫、孤寂的生活经历有关,与蒲松龄身上背负的男权思想有关。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