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法兰西女性文学的创作与超越
作者: 唐珍   来源: 法国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法国   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描述: 在谈及女性文学创作时 ,我只是按自己理解的方式 ,在这里做一些介绍。有一点无可质疑 ,即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存在。这在法国也是被充分肯定的事实。女性作家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 ,可以写出
新浪潮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美学比较
作者: 王冠宇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浪潮电影   法国   美学   中国   女性形象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影坛掀起了一场电影革新运动,形成了一次电影美学上的"新浪潮"。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两岸三地先后开始了电影界的革新。1978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拉开了这场电影革新的序幕,之后
女作家弗萝兰丝·德莱入选法兰西学士院
作者: 未鱼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法国   小说创作   弗萝兰丝·德莱   文学家院士  
描述: 据法新社报道,2001年11月15日,女作家弗萝兰丝·德莱在法兰西学士院被正式接纳为院士,坐上了编号为“10”的那把固定的扶手椅,成为继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之后的第二位女性文学家院士。在2000年12月14日,弗萝兰丝·德莱就已经被选为院士,以填补已故的让·吉通留下的空缺。目前在法兰西学士院40名“不朽者”中,一共有三位女性。
问一个总是拍摄女性困境的法国导演
作者: 姚璐   来源: 人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斯   导演   玛格丽特   法国   女性困境   拍摄   职业生涯  
描述: 伯努瓦·雅克:所谓的完美女性形象,是男性的一个发明 人物=P 伯努瓦·雅克=J P:你的职业生涯始于担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助理导演,她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J:杜拉斯在个性上对我的影响超越了她的那些作品对我的影响。在表达上,她对自由有着非常强烈的追求。大家都知道拍摄电影是一份非常艰苦的工作,你要跟整个摄制团队配合,我跟杜拉斯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听那些专业人士跟你说我做不到。
安多纳德:温柔而凄凉的法国文学女性形象:《约翰·克里斯杂夫》]
作者: 戚鸿峰   来源: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约翰·克里斯朵夫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安多纳德是罗曼·罗兰的不朽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重要性仅次于葛拉亚齐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多纳德人物性格特征形成过程的分析,归纳了安多纳德人物形象的特点-温柔而凄凉,并且分析了安多纳德文学形象的永恒意义.
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
作者: 曾新民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描写   法国   艺术风格   女权   女性形象   萨德  
描述: 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
基督教文化的皈依 儒家文化的回归——评台湾作家苏雪林的小说《棘心》
作者: 杨剑龙   来源: 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杜醒秋   法国   母爱   婚姻   皈依  
描述: 小说《棘心》生动地揭示了 2 0年代中国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 ,真实地再现了知识女性在人生之途中的事业、爱情等的追求与彷徨、欢欣与痛苦。作者努力揭示出主人公杜醒秋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所激起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展示了主人公对基督教文化的皈依 ,对儒家文化的“回归”。作家对女性人物刻画真实、细腻 ,语言优美流畅。
虚幻与现实之间——评电影《洛丽塔》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先玉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丽塔   虚幻   杜拉斯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玛格丽特   法国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伯科夫的《洛丽塔》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两部小说分别是这两位顶级作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发表时间分别是1955年和1984年。《洛丽塔》初稿投出之时虽颇多周折,因其惊世骇俗的畸恋在许多国家惨遭封禁,但后来在巴黎得以出版之后随即风行
当月热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岛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自食恶果   作家   刘易斯   迈克尔   法国   波伏瓦   女性形象   回忆录   音乐  
描述: 《自食恶果》([美]迈克尔·刘易斯著,中信出版社)迈克尔·刘易斯是个天才作家,他于1989年出版的《说谎者的扑克牌》、2010年的《大空头》皆为畅销书排行榜上介绍华尔街历史和内幕的首选佳作。《自食恶果》承袭过去数本畅销之作的拿手绝活,首次将视角转向欧洲这片土地,对欧债危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解读。
花的世界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讲故事   电影节   第六代导演   法国   行为逻辑   威尼斯   情绪   爱情   影片   镜头语言  
描述: 《花》是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开幕影片,法国片,由中国导演娄烨导演。 片中娄烨一如既往地没有着重于讲故事,更多的是在抒展一种情绪。他的镜头语言如此熟稔,以至于即便主人公的某些行为逻辑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