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民国新疆妇女运动的历史重估
作者: 成湘丽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妇女运动   新疆  
描述: 民国新疆妇女运动主要由新疆妇女协会(1934-1943)和新疆省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1943-1949)领导,基本性质同属政治组织,其工作开展与新疆政府、女校支持密切相关。在民国新疆特殊的政治形势
民国时期国际妇女节功能探析
作者: 万妮娜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国际妇女节   节日   功能  
描述: 1924年,国际妇女节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标志性节日。受政治环境和国共两党妇女政策的影响,妇女节庆祝在中国呈现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节日的庆祝,将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以群体面貌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作为节日,妇女节也成为政党进行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
民国时期视觉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消费与物质美学
作者: 刘永亮   王力平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物质美学   消费   女性形象   视觉艺术  
描述: 民国时期,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都市女性成为引领风尚的代表。女性形象在外销画、月份牌画、摄影、杂志、画报、广告设计、电影等艺术媒介中频频出现,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文化和消费符号。在视觉艺术作品中出
Women in the commercial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孙冲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文化   变革   商业广告   女性  
描述: 民国时期,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思想的轰然崩解,女性社会身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女性形象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引领了中华民国的文化,思想,和潮流,唤醒了大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停止不前的大众审美观.
民国商业广告中的女权思潮
作者: 孙冲   来源: 科研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文化   变革   商业广告   女性  
描述: 商业广告作为广告形式之一,在中国悠久的广告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具有革命意义的话剧,20世纪20年代后,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一个从祖辈使然的传统封建向全新含义的现代社会转变时期,中国
民国时期西方母亲节习俗的传入
作者: 苏全有   顾伟娜   来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母亲节   西俗东渐   女权   孝道  
描述: 民国时期,西方的母亲节借“西俗东渐”的风潮传入中国,在教会、妇女组织以及学校等媒介的推动,并在我国孝道文化的应和之下,很快由东部沿海地区传至内路腹地,最终成为被中国民众普遍接受的固定节日。母亲节
“香山女侠”徐宗汉与民国第一所贫儿院
作者: 周敏   关庆凡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宗汉   慈善   民国   贫儿院   第一所  
描述: 徐宗汉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人物,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民国政府刚建立之初,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徐宗汉不忍看这些孩子流落街头,就在民国时期创建了第一所贫儿院,但最终她崇高的慈善事业也被卷进了战争的洪流,令人惋惜。
《良友》和《生活周刊》:民国都市“新女性”
作者: 贾佳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都市   阅读趣味   新女性形象   《生活周刊》   商业杂志   《良友》   市民群体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期刊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商业杂志的短暂繁荣应和着市民群体的阅读趣味,迅速构建起都市新女性矛盾纠结的媒体形象。她们追求经济独立、恋爱自由,却在职场中饱受传统婚恋道德的困扰,《生活周刊》的信箱开创了以公共平台为新女性支招、解惑的独特局面。而在以《良友》为首的都市画报倡导的摩登生活方式中,新女性的家庭生活成为公共议题,充实着市民读者对新女性形象的文化想象。这一时期,新女性的影像从闺房中的私人珍藏,一跃为杂志上的大众情人,记录了市民趣味对新女性形象鉴赏的历史。
图典的幻象:储婷“幻象·历史记忆”作品展读解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论文   视觉传达   民国   学位论文   历史记忆   二三十年代   平面设计   作品   女性形象   白银时代  
描述: 立志于油画却进了中央美院设计系平面专业的储婷,顺乎专业的惯性又进了母校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接着是留校任教。她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设计》,论文的选题是历史性的,这似乎与生于70年代的这一群体的特性有些不符,尤其是一个女性。学位论文的切入点"白银时代"也多少超越了这一代的兴趣点和阅读视野。由此可见,储婷比较她属于的一代,在精神
“羞闲素淡”与“嗲甜糯嫩”
作者: 王亚军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民国   表现手法   新女性形象   真实生活   女性题材   早期   西学东渐   绘画   人物形象  
描述: 谈及民国女性题材的瓷绘表现时,给人印象更多的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古代仕女造型。然而,在民国早期却有那么一部分新女性形象的瓷绘作品出现,即民国早期新女性瓷绘画,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绎出的风格,足以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