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灭亡与颠狂——一曲封建女性的悲歌
作者: 程仁君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灭亡   封建女性  
描述: 在我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的封建女性形象,她们聪明,美丽,刚强,她们与封建势力作了竭死的斗争,但最后均走向了灭亡与疯颠之路,这与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
明代小说中的“言情”对后世言情文学的影响
作者: 王春燕   湛芬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言情   明代   小说  
描述: "言情"一直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失的内容。作为以小说为文学代表的时代,言情在明代小说中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它所具有的特殊而又丰富的内容对中国后世的言情文学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明小说中的言情,不仅可以让我们
试论关汉卿笔下被侮辱被损害女性形象的典型意义
作者: 王永红   来源: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典型性   社会生活  
描述: 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妇女被蹂躏被践踏的历史,尤其是妓女。关汉卿,这位勇敢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笔给这些女性以关注、同情和赞扬,成了文人士子中的第一人。对我们解读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禺笔下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作者: 刘洁   来源: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社会意义   女性形象   曹禺  
描述: 曹禺笔下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小说《飘》中“母亲”角色的研究:从女性视角论20世纪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陈姗姗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文学   女性自我觉醒  
描述: 母亲的形象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飘》中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她们所扮演的母亲角色的分析来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衍变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应用归纳、演绎、类比
唐代女冠的创作及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 赵莉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女冠   影响   唐代  
描述: 女冠是唐代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的生活、思想与传统闺阁女性大不相同,她们的地位较之世俗女性有所改善,可以以独立人的身份(如作为道师、道观主持人)接人待物,应酬世事,其生活的自由度较之传统女性高。女冠特殊的生活使她们广泛自由地与文人名士交往,一起宴饮、集会、郊游、酬唱,唐代文人的文才风流、浪漫情趣大大触发了她们的创作热情。作为创作主体,女冠们不仅写出了别具特色的赠答诗,而且也写出了不同于传统特色的爱情诗。同时,特殊的地位、频繁的社交,形成了女冠见多识广的人生阅历、与众不同的心理框架和洒脱旷达的思维方式,这
谈乐府民歌中的女性风情
作者: 胡冰茹   来源: 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好   文学   通俗   民间  
描述: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它独有的价值,特别是诗歌中的民歌。但历年来对这些形象的评价都比较单薄。本文着重谈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这些女性的风情。
人生命运的艰难抉择——文学作品中女性婚恋浅析
作者: 陈崇宇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婚恋   女性  
描述: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女性形象,她们既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又深受夫权、礼教、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羁绊。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或任人弃置,或奋起抗争,或毅然殒命,或去而复归,或形成人格分裂。究其原因
残缺的女性——陈染作品女性意识分析
作者: 鲁捷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分析   小说  
描述: 陈染的作品主题在于表现“女性的特殊存在” ,表现女性所独有的心理体验 ,因而其笔触自然走向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笔下的女性形象在现实世界给予女性的偏见、压抑及束缚中表现出内心世界的抗争 ,而这种抗争是如此苍白、困惑 ,甚至表现出心理畸形的特征 ,因而她们的意识是“残缺”的 ,生活方式也是“残缺”的。
论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的改编
作者: 李欣童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电影   文学   《一句顶一万句》  
描述: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由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在由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转化过程中,导演刘雨霖对原著的改编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在核心剧情的选取上,对原著庞大的体量进行了大胆取舍;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对原著中着墨不多、性格特征单一的庞丽娜进行了多角度的重构,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富;在作品的主题方面,不追求还原小说的生存史诗风格,将个体孤独放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书写,容易引起共鸣。
< 1 2 3 4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