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政治 】搜索到相关结果 45 条
关注女性的权利与权力实现:对女性参政与从政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
陈苏军
来源:
理论文萃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权力
妇女
问题
权利
描述:
女性参政是女性获得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从政的基础。女性从政是女性参政的更高层次,然而,当今在制定公共政策的部门,能行使权力职能的、进入权力中心的从政女性仍然太少,可以带动整个女性政治 发展的高层次
“性别与腐败”关系之理论的发现及其意义
作者:
时春荣
程小佩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腐败
妇女运动
性别
女性
描述:
近几年,世界各国政治 和社会学家对腐败和妇女运动课题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并且获得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成果。北美和亚洲学者阿南·斯瓦米、李泳和大卫·多拉等对"性别与腐败"关系之理论就是例证。这一理论不仅对世界各国的反腐败运动,而且对妇女运动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小日子”政治 与欲望化书写——以《挣不断的红丝线》为例
作者:
张盈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欲望
女性意识
《挣不断的红丝线》
身体
日常生活
描述:
张弦是新时期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善良而又颇具悲剧性的女性形象。短篇小说《挣不断的红丝线》,从“小日子”的政治 叙述、女性意识的围困、日常生活的欲望化书写三方面,探讨20
柔肩担道义: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崇德倾向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阴山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教化
《三国演义》
道德
女性形象
理学
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有崇德尤其是政治 道德的倾向,这是通过虚构、改写等手法凸现的。这既有时代投影、文体的限制,也与小说的教化观念和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关,并对以后的小说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于农村妇女组织参与民主政治 建设情况的调查
作者:
曲敏凤
常丽娜
来源:
妇女工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调查
民主
建设
荣成市
妇女组织
农村
描述:
关于农村妇女组织参与民主政治 建设情况的调查
悲哉! 挣扎于男权文化和战争漩涡中的女人们: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作者:
陈秀香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政治
男权
牺牲品
《三国演义》
文化
人格
战争
斗争
女性
描述:
《三国演义》以写政治 、军事斗争为主。作者采用由文入史、虚实结合的笔法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冲突和政治 风云,塑造了一个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男性主人公,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
浅谈《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
作者:
吉慧颖
来源:
教学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三国演义》
封建社会
性格特征
艺术形象
三国时代
小说
女性
描述: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广泛深刻而又具体地描写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 的外交的种种斗争,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是一部政治 历史小说,中国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社会,那些国家大事女人是不能够参与的,小说虽然成功地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
秉德女人的前生与后世:读孙惠芬长篇小说《秉德女人》
作者:
韩春燕
来源:
辽河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人性
孙惠芬
世界地图
牡丹
性格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小米
描述:
孙惠芬善写女人,诸多性格各异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鲜活在她的文字中,如《歇马山庄》中的翁月月和小青,如《一树槐香》中的二妹子,如《吉宽的马车》中的黑牡丹,而她更善写的是女人与女人的故事,展示人性深处的幽微和复杂,如,《舞者》中的奶奶与儿媳妇,《女人林芬和女人小米》中的林芬和小米,《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的成子媳妇李平和玉柱媳妇潘桃。
忍耐和机遇:一幅政治 寓意画的故事
作者:
鲁道夫·维特科夫尔
梅娜芳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遇
政治
素描
图像学
人文主义者
意大利
艺术作品
故事
巴洛克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鲁道夫·维特科夫尔[Rudolf Wittkower, 1901-1971]是出生于德国的英国籍美术史家。他的兴趣广泛,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学、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比例理论和巴洛克艺术的各个方面。其代表作《人文主义时代的建筑原理》[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in the Age of Humanism](1949)是建筑史的杰作和必读书,此书改变了流行的看法,使人们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从阿尔贝蒂到帕拉蒂奥的文艺复兴建筑。他的《詹·洛伦佐·贝尔尼尼:罗马的巴洛克雕塑家》[Gian Loren
《情人们和朋友们》的人格力量
作者:
项明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人格理想
政治
作家
小说创作
人格美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人格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年初,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和我校现当代文学学科组联合召开了“胡尹强作品讨论会”,与会的作家、学者、评论家对胡尹强的新作《情人们和朋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胡尹强小说创作新的突破。这里特刊发评论三篇,以飨读者。叶宗轼和王克俭的短评,系讨论会上发言片断,由作者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