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运动】搜索到相关结果 189 条
-
《赫索格》对女权运动的展现与诠释
-
作者:
李金纾
华燕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赫索格
玛德琳
-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索尔·贝娄的女权主义思想对《赫索格》一书的影响。通过分析赫索格婚姻生活中、女权运动中和《赫索格》中的女性形象,透视索尔·贝娄对女权运动的理解,反映女权运动从受抵制到被接受的整个过程。
-
19世纪英国家庭意识形态的出现及妇女运动的兴起
-
作者:
王萍
来源:
英国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家庭意识形态
英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家庭意识形态在当代一般被认为是女性压迫的一种手段。然而,当家庭意识形态在19世纪初出现时,却曾经为女性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扮演过积极的角色。正是因为家庭意识形态中女性不再是绝对的"他者"而是成为家庭中的主体——天使,具有进步思想的女性于是以此为契机将其中的积极意义利用到最大化,由小家及大家,从而开始了女性走出家门的第一步。
-
继往开来:探析《简・爱》中新女性发出的时代强音
-
作者:
赖桂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男权社会
女权运动
新女性
-
描述:
自由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闪耀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通过阐释男权社会下女权运动思潮,探索女性的觉醒和归宿,从而进一步理解简・爱这位男权社会的新女性形象,体悟女性运动成为男权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
从解读文本角色看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
作者:
董芳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性属
-
描述:
从从广义上说,女性主义文学既指女性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可指表现女性题材的文学。从古希腊神话、圣经直到17、18世纪西方文学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非天使型即魔鬼型的极端、模式化形象。真正意义上
-
男权社会中女性自身的抉择与出路:莎菲与子君的形象比较
-
作者:
秦晓朋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女性出走
五四文学革命
回归男权社会
-
描述:
鲁迅先生的<伤逝>与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分别塑造了子君与莎菲两个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自由思想传播过程中,追求个性自由、婚姻自由的两个新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创作者以及原文的解读等三个方面对两个文学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解读特定时代下人物的悲剧命运.
-
《S.》:厄普代克式的女性小说
-
作者:
宋德发
黄晓辉
来源:
燕赵学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
厄普代克
女性小说
女权运动
-
描述:
以写男性小说见长的厄普代克为了平息女权主义批评者的不满,断断续续地写了四部女性小说,表达了自己对女权运动的回应。《S.》作为他的第二部女性小说,塑造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女性形象——莎拉。莎拉对男性的批判
-
托尔斯泰:与时俱进的作家——浅谈托尔斯泰妇女观的转变
-
作者:
王永奇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托尔斯泰
妇女观
-
描述:
托尔斯泰早期的妇女观比较保守。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开展,俄国妇女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后来不仅改变了早期保守的妇女观,而且在创作中塑造了一些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反抗的女性形象。
-
贝蒂·弗里丹与《女性的奥秘》
-
作者:
罗慧兰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幸福的家庭主妇
女性的奥秘
-
描述:
“幸福家庭主妇”是流行于美国五六十年代并被千百万妇女效仿的典型女性形象。1963年,被称为第二次女权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出版了《女性的奥秘》,她在书中揭露了在“女性的奥秘”所笼罩下千百万美国
-
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观阐述
-
作者:
王柔化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女性观
恋爱自主
女权运动
-
描述:
王尔德先生被誉为“现代第一人”,其作品中刻画的鲜明的女性人物,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其对女权主义的超前认识,文章简析了王尔德超前女性观形成的原因,举例介绍了作品中体现的女权主义,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吸收、思考。
-
女权运动召唤下的女权主义文学
-
作者:
曹苗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文学
-
描述:
一般认为,女权主义文论的诞生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的结果。随着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逐渐清晰丰富,文学界开始发掘被埋没的或不公正地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