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1 条
-
女性、革命与知识分子的人格模拟*——论陈映真小说《山路》
-
作者:
刘堃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路》
革命
陈映真
知识分子
女性
-
描述:
文章讨论陈映真小说《山路》(1983)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通过对女主人公蔡千惠形象的分析,阐释陈映真左翼思想与文学镜像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双生”的生命体验与对市镇知识分子的灵魂洞察,形成了陈映真
-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郑成英
李道柏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黑人
莫里森
小说
女性
-
描述: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论女性形象在媒体传播中的缺失
-
作者:
周琼
来源: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传播
缺失
媒体
女性
-
描述:
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妇女创造了深刻的社会变迁,然而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权受到种种的限制,媒体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展现.媒体在报道妇女方面充满社会性别歧视,而且忽略妇女议题
-
《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计谋型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李厚琼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东周列国志》
悲剧
计谋
女性
-
描述:
《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批计谋型女性,她们用尽心计,或争权,或谋利,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她们的悲剧结局也表明了封建社会中男权控制的强大。
-
论七月派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曲竟玮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月诗派
政治意识
比喻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七月派诗歌一方面明确排斥恋爱题材,贬低一切不符合左派政治标准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又极力尊崇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形象,但往往把她们处理成喻体。这不仅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氛围,也显示出传统的性别意识是如何根深蒂固。
-
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
作者:
刘丽芳
李正栓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忆叙事
梦境意象
精神成长
《天黑前的夏天》
女性
-
描述:
多丽丝·莱辛一直关注女性精神成长、自我身份寻求和自我价值实现这些主题。在《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通过题目的象征意义、梦境意象和回忆叙事展示给读者一个压抑的、不断追寻真实自我的中年女性形象。本文旨在
-
“挥刀”的女人——浅析90后女性小说中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段纯洁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迷惘
杀夫
困境
女性
-
描述:
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杀夫行为,对杀夫现象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被迫杀夫。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小说中不断出现与《杀夫》女主人公林市类似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构成不可忽视的‘挥刀’的女人的群像,对这些女性形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新疆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
作者:
朱冬梅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文化
影视剧
新疆
女性
-
描述:
当影视作品的触角伸向新疆的时候,一个更为直观、具体、亲切的新疆才得以掀开她神秘的面纱,向人们展现她美丽的容颜。而新疆强烈的地域色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也是新疆题材影视创作难得的宝藏。本文从新疆题材影视作品中的三类女性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来展示新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
现代人生的"混合色"——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再解读
-
作者:
谢理开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张爱玲
模糊性
小说
女性
-
描述:
由于特殊时代新旧文明的交融冲突,由于特殊家庭的非凡际遇,张爱玲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在小说中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现代女性角色身份的模糊性:女性思想观念的新旧并存、女性生存态势的强弱兼备以及女性人格特征的神魔交织.更重要的是,张爱玲小说塑造女性形象的这种技法是对中国文学女性书写传统的一次超越.
-
《亮剑》小说与电视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
作者:
王哲
来源:
视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主义
人物性格
《亮剑》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亮剑》作为一部经典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编剧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小说到电视剧,在人物的设置上有所改变。本文结合具体情节,选取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在这样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