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身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41 条
-
女性身体的后现代处境——从消费文化视角解读《简·萨默斯的日记》
-
作者:
苏彩琴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简·萨默斯的日记》
消费文化
女性身体
-
描述:
在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显。身体成为资本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及对象。在参与资本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身体演变为可以消费和交换的商品符号,个体简化为身体,人的存在被客体化为"物"的存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简和莫迪的处境揭示了这一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尴尬处境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
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
-
作者:
徐蕾
来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界状态
游牧思想
拜厄特
女性身体
-
描述:
当代英国作家A.S.拜厄特改写传统神话,突出展现了被男权话语妖魔化、色情化的女性人物身体所特有的临界状态。这些形态怪异、难以界定的女性身体抵制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规训与控制,挑战了二元的性属身份界定,与德勒兹和瓜塔里的游牧思想产生了深刻共鸣。
-
灵的飞扬与肉的堕落——《莎菲女士的日记》与《上海宝贝》比较分析
-
作者:
梁维东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宝贝》
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身体
-
描述: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文学作品,两篇小说有情节设置、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相似性,也有许多女性心理和写作策略上的相异之处,《莎菲女士的日记》打破了男性为中心的神话,张扬了女性主体意识。相比之下《上海宝贝》只写出了女性的堕落和借此对女性身体的窥视,《上海宝贝》的女性故事只是一场闹剧,而莎菲的故事却带有悲剧色彩。
-
权力规训下的女性身体:试用福柯的身体理论解读《福尔赛世家》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段绍俊
林德福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尔赛世家
福尔赛主义
权力规训
身体理论
女性身体
-
描述:
福柯的身体理论关注权力对身体的规训,其主要策略有监视、规范裁决和检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第一部中的男主人公的两任妻子均受到了来自国家法律机构赋予个人的财产权和来自家庭中的家长权和夫权的规训,呈现出一幅失去主体的、被动的、时刻处于被各种权力或监视或规范裁决或检查的女性身体图景。究其根源是具有强烈财产意识的福尔赛主义所导致,从而暴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和他们家庭婚姻关系的虚伪性。
-
广告、女性身体及女性主义
-
作者:
格明福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父权
女性本真
女性主义
女性身体
-
描述:
受西方父权批判理论以及消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国内理论界对广告中的女性身体形象持一种猛烈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在提醒我们警惕对女性身体过度商业化和父权规训的同时,却忽略了"何为女性本真"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实际上,女性本真只能是女性之所是,而非男性所不是。在此基础上,新的女性主义身体话语对传统批判不屑一顾,而是对女性之本真给予积极张扬,对女性时尚给予积极追求,对与此相关的超短裙、假睫毛、高跟鞋等关联之物给予积极肯定。我们应该让女性去发展她们自己的女性意识,承认女性具有自主的审美认知,还给女性的美丽追求一份轻松,
-
耐克起用普通女人招引争议
-
作者:
里奇·托马赛利[美]
崔晨丹
来源:
国际广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消费者
广告业
耐克公司
女性形象
女性身体
-
描述:
为争取女性消费者,广告抛弃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但是,“普通女人”广告潮流的重点还是放在女性身体上,这有别于人们的预期。[编者按]
-
在女性身体,文本与革命意义之间的移行:对张天翼小说《移行》的一种符号学的解读
-
作者:
李力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移行》
张天翼
革命
文本建构
女性身体
-
描述:
晚清以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诸多关于女性的命题以及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但由于其中的大多数是由男性作家打造出来的,常常被男性知识分子用作创造主流话语的符号、象征、修辞和被指,却并未能真正彰显和弘扬女性自身的意识、身体体验、性别价值和诉求。本文通过解读张天翼的革命小说《移行》来展示革命的意义是怎样通过其与不同语言符号的联系而确立的,而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调度,不仅表现出小说作者个人的政治倾向,而且负载着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和政治集体无意识。
-
《欲望号街车》中女性主体性建构
-
作者:
钟瑛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女性心理
《欲望号街车》
女性主体性
社会经济
女性身体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威廉斯的戏剧作品流露出对伴随现代物质文明而来的“文明病”,即人际情感冷漠的感慨。《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剧中描述了文明遭遇野蛮,疾病威胁健康,以及男人向女人施暴的主题。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是独立的和能动的主体,一直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并在女性身体、社会经济和女性心理等不同方面对女性主体性进行建构。笔者试图揭示剧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嬗变过程及威廉斯女性人物观的变迁。
-
电视广告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丁小斌
樊改霞
来源:
青年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刻板形象
角色形象
性别歧视
电视广告
传统型
男女平等
性吸引
装饰性
女性形象
女性身体
-
描述:
本文对2001下半年和2002上半年全国各大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电视广告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依然是传统女性的形象;b.广告中2/3的女性形象是与广告产品有关的,10%的女性是“装饰性”形象;c.广告中的女性身体外表属“性吸引”的占42.4%,属“非性吸引”的占57.6%,d.性别歧视水平在女性形象-广告产品的关系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e.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身体外表有关。另外,独立女性的形象在广告中有一定程度的展现。
-
披着阳光飞翔——许鸿飞“肥女”系列的时代意义
-
作者:
叶青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尽善尽美
阳光
意义
艺术作品
当代文化
流行艺术
女性形象
女性身体
-
描述:
东方艺术史上缺少对身体的直接关注,但在人物主题与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娇小的女性总会更多地受到关注。当代文化中,随着图像的泛化,“封面女郎”成为女性形象的标准,尽善尽美的女性身体在流行艺术中随处可见。因此,许鸿飞“肥女”形象的出现,可谓石破天惊,这是许鸿飞对经典艺术史和流行文化的双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