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荒原》的框架结构-解读T.S.艾略特笔下的女性话语
作者: 聂涟涛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痛楚   歧视   女性话语   荒原   拯救  
描述: 《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及其话语互相并置、相互呼应,给《荒原》搭起了一个框架结构,充分展现了诗歌主题;同时反映了T.S.艾略特对女性有歧视和对女性形象有扭曲的倾向,也展现了被“非个性化”理论掩盖了的诗人面对无法企及的最高实现的痛楚;更体现了诗人所采用的一种拯救“无序”为“有序”(order)的曲折手法。
超越性别的女性生命体验——析老舍《月牙儿》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岳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欲描写   男性缺席   情绪化结构   女性视点   女性话语  
描述: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研读就会发现,《月牙儿》小说文本充满了女性意识。具体表现在文本的情绪化结构、女性话语表达、男性缺席结构、女性的自省以及性欲等方面。作家老舍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以其对贫困的独特理解,他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既在显示下层妓女生活悲惨境遇的同时,又表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主人公的独立精神被现实的黑暗所吞没使小说的悲剧性达到了高潮。
新时期女性文学话语策略研究
作者: 赵卫东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位置   女性话语   困境   美学转换   话语策略  
描述: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以女性话语作为基本手段对抗男权话语的控制,形成了女性文学特有的女性话语模式。然而,这一模式仅仅体现为一种性别言说行为,没有也不可能上升到语言本体论的高度,体现在人与性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女性话语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困境。为此,关注性别言说的空间位置,探索性别言说实践过程中的美学转换和美学效果,或许是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走出女性话语困境、实现两性和谐对话的有效路径。
女性话语的困境与突围——新时期女性文学话语策略研究
作者: 高娓娓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位置   女性话语   困境   美学转换   话语策略  
描述: 文章以新时期女性小说为文本对象,从话语策略的角度剖析了女性话语模式的阈限性,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具体作品,探索了走出女性话语困境、实现两性对话的方法路径。
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作者: 王思懿   韩国勇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种族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和男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通过女性的特殊的视角和女性独特的叙事手法,重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王思懿   来源: 新科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性话语   种族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股哲学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合流与互动的产物。少数族裔妇女认为,不仅性别,而且种族、文化、阶级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女性主体建构。华裔女性写作研究以多元视角丰富我们对女性的认知方式。本文通过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对在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潮流下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梳理。
人类生存视域下的女性话语
作者: 赵卫东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论   女性话语   自由   敞开   本真  
描述: 在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中,性别言说主要是为了完成某种知识模式的建构,因而女性话语作为表述策略带有极强的功利性特征,它没有从现实的人的生存角度出发来理解和关怀女性,也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女性话语与自由和在场存有密切关联,是自由在性别领域的展开和绽出,其自身具有开放域和澄明性,同时,女性话语之真理的呈现也依赖于此在的聆听与感悟。为此,女性文学创作必须放弃性别言说的主动性,潜入到生命的沉思和诗性的体验之中,并与哲学和真理构成对话。
从父女关系窥探女性话语之下的时代变局:简评《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
作者: 李清涛   来源: 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女关系   女性叙事文学   女性话语   弹词小说   时代变局  
描述: 《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是台湾学者胡晓真以明末清初的女性弹词小说为研究对象,追溯中国女性叙事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通过对弹词小说的文本解读,探析近代江南繁荣的才女文化与女性文学的关系,思考女性在弹词小说创作与流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女性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父女关系这一视角对这部女性文学著作进行简评,透过女性弹词小说所呈现的复杂的父女关系窥探女性话语之下的晚明时代变局.
论女性人道主义写作的多种话语
作者: 叶传平   来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话语   女性人道主义写作   女性话语   私人话语   性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是一个热点,其备受关注的原因有二:一是创作主体多为女性,传达女性意识;二是作品在内容上,思想上,艺术上的创新性.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旨在提倡写人,并以对人的关怀与尊重为核心.当两者结合时,女性文学出现四种话语式;民族话语,女性话语,私人话语,性话语.而这四种话语几乎囊括了新时期所有女性人道主义写作意图.本文试图梳理这些话语,并一一进行分析.
强权下的微弱叹息:从中国文学史管窥女性独立意识
作者: 王云介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解   女性话语   父系文化   点缀状态   边缘位置  
描述: 女性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中始终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意识,始终在强大的父系文化氛围中处于点缀状态或边缘位置。“五·四”时代知识女性的“参政”意识,新中国女强人们付出高昂代价换得的“半边天”地位,最后也只能被强大而稳定的父系文化环境消解为微弱的叹息。当前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虽显出更多的独立性,但女性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仍步履维艰
< 1 2 3 ... 7 8 9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