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的框架结构-解读T.S.艾略特笔下的女性话语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15
【类型】期刊
【作者】聂涟涛
【刊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及其话语互相并置、相互呼应,给《荒原》搭起了一个框架结构,充分展现了诗歌主题;同时反映了T.S.艾略特对女性有歧视和对女性形象有扭曲的倾向,也展现了被“非个性化”理论掩盖了的诗人面对无法企及的最高实现的痛楚;更体现了诗人所采用的一种拯救“无序”为“有序”(order)的曲折手法。
【年份】2007
【期号】第6期
【页码】28-32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行政学院
【期刊卷】第43卷
【分类号】I561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茅盾《蚀》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保守型与解放型 作者:孙湘婷 年份:2016
- 2、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陈佳 年份:2016
- 3、“荒原”中的悲歌: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 作者:王冬梅 年份:2011
- 4、浅析《荒原》中女性的困境 作者:宋萍 年份:2006
- 5、《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主题 作者:刘立群 年份:2004
- 6、从“救赎他人”中“救出自己”:论严歌苓的女性书写模式 作者:熊延柳 年份: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