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解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219 条
-
“十七年小说”中新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潘晓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形象分析
女性解放
时代女性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
描述:
“十七年小说”中新时代女性形象分析
-
性觉醒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
-
作者:
徐仲佳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性作家
现代性爱
觉醒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解放
身份焦虑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自觉
-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诸因素中,性觉醒对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性爱思潮带来的性觉醒在1920年代撕开了数千年来男权意识形态的帷幕,使得女性作家具有了"为人"与"为女"的双重自觉,发出了女性言说的声音。另一方面,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男权集体无意识以及女性作家双重自觉的重合作为性觉醒的历史限度也在塑造、限制着初期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它不仅使得女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产生身份焦虑,也使得她们不得不采取双重文本的书写方式。
-
美国妇女解放与早期小说《奥蒙德》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定铨
来源:
外国语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进知识分子
妇女解放
资产阶级
美国革命
早期小说
三个女性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共和国
布朗
-
描述:
ThearticleappliesBakhtin'sdialogicaltheorytotheanalysisofCharlesBrockdenBrown'sOrmondoneo…
-
五四“爱美剧”中的“新女性”
-
作者:
周成华
姜丽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瑞
中国现代话剧
社会问题剧
男性话语
新女性形象
田汉
五四启蒙
话剧运动
女性解放
易卜生
-
描述:
在"爱美剧"运动中,第一次出现了男女合演——由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惟一的女学生吴瑞燕演陈大悲《英雄与美人》中的女主角,这是话剧运动在女性解放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令人称道的是,"爱美剧"中还塑造了许多"新女性"的形象,这些"新女性"既代表了五四启蒙文学的女性解放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五四启蒙文学对女性的遮蔽。一、刚刚觉醒的新女性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民众戏剧社的作家们也试图以"提
-
女性的自由
-
作者:
蒙梓
来源:
光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莲花
中国电影
片面化
性的自由
女性角色
传统女性形象
女性解放
人的自然属性
文艺创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驴得水》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电影演绎了民国时期两位崇尚自我、追逐自由、不被世人理解的女性。过去,中国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是被审视、评判、对照的“他者”,是一个扁平、片面化的群体:要么“绿茶”,要么“白莲花”,她们大多依附于他者,对自身的需要并不明晰。《驴得水》中的一曼、《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小六,这两个与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的角色接连出现,并不是文艺创作的巧合,而是迎合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她们使电影里的女性形象别开生
-
在懵懂中清醒,在幻灭中憧憬: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刘素芳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醒
曼斯菲尔德
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
自身解放
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解放
作品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1.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出生于新西兰,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她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是英国文学
-
错位的对话:论“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
-
作者:
宋剑华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胡适
娜拉
思想启蒙
离家出走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解放
易卜生主义
新女性
女性解放
-
描述:
"娜拉"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受易卜生话剧《娜拉》和胡适《易卜生主义》的深刻影响,中国现代作家塑造了大量离家出走的"新女性"形象,她们把"离家"视为是"个性解放"的先决条件。把"出走"视为是"现代意识"的必然结果,但是中国"娜拉"由"父家"走向"夫家"的思想轨迹,却使她们最终也没有摆脱中国古典文学"私奔"叙事的传统模式。追求自由择偶而不是追求自由意志的人文理想,是中西方文化错位对话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启蒙精英误读西方的生动表现。
-
传统的祛魅与现代的困惑:两度西潮与中国女性戏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宋宝珍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家庭角色
中国现代戏剧
祛魅
娜拉
易卜生主义
困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如果要了解现代中国女性的命运轨迹,戏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无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中国人的性别意识,深受传统的儒家学说影响,男权文化在社会和家庭领域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哈姆莱特曾经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句名言用来形容19世纪以前的中国女性最为合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认为,作为第二
-
论郭沫若早期戏剧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永慧
高树博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女性意识
女性观
王昭君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理论
郭沫若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历史剧
-
描述: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十多部历史剧,而这些剧作的主人公多数均为女性。这个现象虽然受到了学界一定的关注,但是研究尚不够深入和充分。本文将本着现象学所倡导的回到事情本身的精神,以郭沫若早期的三部剧作《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为对象,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创作规律来分析他何以会把女性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如何承担表征功能的,以及剧作中所体现出的作家个人的思想倾向,尤其是作家的女性观,并结合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和后现代语境来阐发其价值与局限。
-
繁华后的凄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月份牌艺术研究
-
作者:
甄雯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上海
艺术研究
女骑
女性主义视角
传统封建
西方女性
十九世纪
女性解放
社会文化内涵
时代女性
-
描述: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老上海,随处都可见到月份牌艺术,可谓是当时旧中国的一种风尚。月份牌艺术将传统的年画、历书、广告三种因素巧妙结合,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社会文化内涵,尤其是“月份牌女郎”形象的设定更具时代特点,可以说,一部月份牌艺术史便是一部民国女性发展史。在男权社会,一个时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折射出这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幻想和要求,“月份牌女郎”作为当时社会
<
1
2
3
...
13
14
15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