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第二性: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晓东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痛苦   鲁迅研究   侮辱   爱情   萧红   女性形象   男人   年轻女性   第二性  
描述: 一萧红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在中国的文学史中,萧红,是一个曾经长期被遗忘的名字。虽然她在31岁的风华之年即辞世,却留下了100多万字的作品。虽然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坎坷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焦点,她的文学作品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却还是渐渐放射出掩盖不住的
赛珍珠《大地》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封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阿兰   生活经历   文化传播   东西方文化   英美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   中国农民   中国女性  
描述: 一、引言1938年,《大地》(The Good Earth)因其"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是美国的女性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在国内大学本科专业文学教材上并没有提及本人,所以对很多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地》不是很熟悉,但赛珍珠对英美文学史的贡献是世人共睹的,尤其在对东西方文化方面的传播也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她被认为是东西文化传播的"桥梁"。赛珍珠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名誉及赞赏,这跟她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林芙美子与林海音的女性意识之比较’
作者: 王麦巧   雷红珍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家庭天使   女性作家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传统女性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描述: 一、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作为女性作家,无论是日本的林芙美子还是中国的林海音,她们都从女性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出发,以两性关系为视角,剖析情感的方方面面以呈现女性的真实状态。但由于各自家庭环境、人生经历的不同,使得她们在探究女性命运的作品中所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也各有不同,甚至呈现出两立的姿态。(一)"家庭外"与"家庭内"的不同女性形象
虚幻与现实之间——评电影《洛丽塔》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先玉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丽塔   虚幻   杜拉斯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玛格丽特   法国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伯科夫的《洛丽塔》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两部小说分别是这两位顶级作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发表时间分别是1955年和1984年。《洛丽塔》初稿投出之时虽颇多周折,因其惊世骇俗的畸恋在许多国家惨遭封禁,但后来在巴黎得以出版之后随即风行
论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叙事”的价值
作者: 邓芳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权社会   男权文化   生命意识   身体叙事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当代女性文学   认识自我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陈染、林白、海男、卫慧等为代表的女作家借助哲学界进步的身体观和西方女性主义思想资源、开始了"身体叙事"的写作热潮,她们从身体、自我、欲望、潜意识等人的本体范畴出发,试图摆脱男权文化意识形态的束缚与遮蔽,塑造真实的女性形象,认识自我,创造自我,构建女性自己的历史。这与"五四"女性
女性目光下的女性和感情:浅谈李碧华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和爱情命运主题
作者: 张晓阳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阴阳两界   性情感   小说创作   李碧华   女性主义视角   言情小说   女性形象塑造   爱情   命运主题  
描述: 李碧华是言情小说家,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独辟蹊径的小说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注意。基于这种"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的理念,她创作出了多部小说。李碧华的小说有很多情节穿越古今,并来往于阴阳两界,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奇诡与妖艳成为李碧华创作的小说的两大特点。同时,和同时期的林白、陈然一样,她的小说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来孤芳自赏,用女性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和征求着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权。在李碧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她的那种独特犀利的文笔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可忽略的让人深深思索的女性个人形象和情感命运主
潇洒在左 温柔在右:论徐坤的文学创作
作者: 王茹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作家   女娲   知识分子形象   男性写作   话语权利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小说   徐坤  
描述: 徐坤,一个颇为女性化的名字。初识徐坤,是在1993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上,小说《白话》写的潇洒泼辣,虽是写作新手却已笔法老到,看不出"坤"应该显露的阴柔之情,倒有几分"乾"的阳刚之气。及至再见徐坤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作者: 纪颖   杜艳春   王学瑞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卓越贡献   女性作家   文学作品   自我意识   文化批评理论   社会文化   英国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研读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我们能够发现这些女作家尽管在追求独立的自我意识上走得并不彻底,但并不能否认她们在这方面所作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献。一、文化批评在国内外的缘起和发展文化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文化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它的兴起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据后现代人类学研究,文化批评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乃至更久远的时代。20世纪英国著名的文
性觉醒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
作者: 徐仲佳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性作家   现代性爱   觉醒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解放   身份焦虑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自觉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诸因素中,性觉醒对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性爱思潮带来的性觉醒在1920年代撕开了数千年来男权意识形态的帷幕,使得女性作家具有了"为人"与"为女"的双重自觉,发出了女性言说的声音。另一方面,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男权集体无意识以及女性作家双重自觉的重合作为性觉醒的历史限度也在塑造、限制着初期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它不仅使得女性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产生身份焦虑,也使得她们不得不采取双重文本的书写方式。
欲望的化身:新世纪批评视野中的城市文学审美形象阐释
作者: 赵双花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作家   新世纪   城市文学   全球化   欲望   知识分子形象   女性写作   审美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新世纪以来,在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中,作家们以特殊的方式反映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交往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享受,敏锐地注视着都市人在不断变动的城市生活中精神上的一喜一忧、一惊一颤,同时也警惕着在不断的洗牌中新的社会分层的形成所导致的身份区隔以及全球化带来的人的精神的同质化。
< 1 2 3 ... 9 10 11 ... 40 41 42
Rss订阅